赵晓光:视频是下一代互联网入口

安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认为,以人和人的连接为目的的智能硬件最有希望成功,而通过文字和信息连接人的智能手机之后,视频将是下一个最大的浪潮。

有大量不成功可能性的智能硬件,怎样才能成功?

“十年前我刚开始做研究的时候,别人告诉我RFID是非常有前途的。五年前,别人告诉我智能电视有前途。两年前,所有人告诉我可穿戴是有前途的。但现在成功了吗?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安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在2015上海创博会暨硬蛋智能硬件展期间向创业者总结了智能硬件的成功之道。

他认为,以人和人的连接为目的的智能硬件最有希望成功,而通过文字和信息连接人的智能手机之后,视频将是下一个最大的浪潮。

连接人与人的硬件最有可能成功

“智能电视如果装两个摄像头,我觉得它会成功,会是非常好的视频社交的平台,但目前没有,它只是让你更好地连接信息;可穿戴不过是连接你的身体,开始时有点新鲜感,一段时间后发现没什么意思就放弃了。”赵晓光认为,苹果投入大量精力做了两年的手表没有成功,只是把它当做手机的交集而不是补集,而这些失败案例的核心都在于没有从互联网本质的角度去理解智能硬件:要把人和人连接在一起。

他认为,微信和微软的OFFICE本质上都是把握了这一点,而每个做产品的人都要反思。“现在中国有哪个企业真正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不过是教育的信息化、医疗的信息化,能让病人和医生、学生和老师随时随地连接在一起吗?”

对于智能硬件来说,另一个关键要素在于用户需求。

“我让空调、冰箱打开,这都是噱头。但确实有一些东西火起来了——今年8月,行车记录仪在中国卖了400万台。”赵晓光观察到,这一产品的主要受众是“屌丝”。

“我开着一辆捷达,撞了一辆玛莎拉蒂。为什么不花500块钱买一个行车记录仪来证明不是我撞的呢?还有前一阶段成都男司机打女司机的事,没有行车记录仪很难证明男司机的清白。”赵晓光认为,在真正把握需求、解决痛点,把洼地填平后,再去做入口等事情才有价值。

例如行车记录仪,它其实做到后面也是一个入口级的产品,可以装上语音导航、车联网的功能。

还有智能音响。“现在都在做电视机顶盒,其实都瞎搞。大家都喜欢看《中国好声音》,但家里的音响那么烂,再好的声音在家里一放都没有这个效果,所以我会需要一个非常好的音响,而价格又是普遍比较昂贵音响的1/5,那么这个产品一定会火。再装上路由器、机顶盒、两个摄像头,就是社交。”

实际上,用户需求也是可以个性化的,如果做不到让大多数人满意,还不如去想想其他5%的人想干什么。赵晓光说,他有一个朋友在心脑血管医院工作,他们收购了一家美国企业,手机加外壳,上面放两个心电传感器,两个手指放上去,马上传出心电图,这就是有价值的产品,但难点在于怎么找到目标客户。

而除了思考用户需求以外,在硬件领域,还应当有数据思维,产生别人产生不了的数据。

赵晓光还谈到,互联网巨头和代工厂商合资方式会成为下一个趋势。“互联网企业想做硬件的野心由来已久,但是还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成功。互联网企业痛定思痛,这个事就别自己做了,我做生态,就找优秀的制造业企业一起合资。”

视频领域的拐点明年到来

“这是我们看到在智能手机之后最大的一个机会。”赵晓光认为,人和人的连接,在智能手机时代,通过文字和语音连接。而在智能手机之后,将通过视频的方式重新定义人和人的连接。

他说,美国的科技巨头原先都在干不同的事情,但有一件事今年他看明白了,他们都在布局虚拟现实——它不是一个噱头,它涉及了互联网的本质,通过视频把人和人连接起来。

实际上,在教育、娱乐、商务、社交、医疗等领域,虚拟现实都已经崭露其魅力。

在虚拟现实之后,增强现实仍有一定距离,终极的模式将会是全息投影。赵晓光认为,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谈论入口,但其实入口是靠“看”的——当你掌握这些视频入口的时候,你就掌握了下一代互联网的用户。

在赵晓光看来,视频领域未来的终极模式将是社交。这也是为什么是Facebook收购Oculus的原因。“至今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facebook要转型了、要玩游戏了,它还是很纯粹的社交企业。”

他判断,视频领域的大拐点明年可以到来。

“目前为止这个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了,明年可以看到facebook、谷歌都有360度的拍摄设备,苹果的双摄像头可以做到还原真实世界——通过算法,拍一张照片就可以知道那个门到我这里多少距离。”赵晓光认为,大众可以产生视频,这一事件将极具价值。目前生产虚拟现实内容的仍是专业制作厂商,例如影视、游戏、教育、医疗等领域,但当大众可以拿着手机拍出3D的时候,大众化就可以实现,行业的春天就会到来。

“大概三年后,最晚五年,这个头盔就可以像我们的眼镜这么大了。我们现在讨论这个行业,就像2008、2009年讨论苹果的智能手机一样,那时候还没有WiFi上网、扬声器的功能,但过去五年有几十倍的效率提高。”赵晓光说,如果拿一百米作为比喻,现在大家都处于起跑阶段,明年应该是跑到四五米左右的阶段。

而在这一领域要投中一些平台性的企业,内容是一个关键因素。

“现在内容就是平台。在这个行业早期,硬件公司本身要能产生内容才能把这个产业引导起来。所以早期会有两类厂商,一类是硬件公司自己产生内容的平台,就像Facebook,它有很多来自社交的内容;第二类是由纯内容厂商产生的平台,比如迪斯尼、好莱坞的巨头。但长期来看,都是由大众产生的,因为大众产品的内容是有社交属性的。”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