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构建多层次创新版图 加速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丁力说,虽然深圳区域创新体系并非已经成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也尚未成形,但今天的深圳学会了充分运用市场的力量,在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尝到了甜头,初步走出了一条“欧美技术、周边资源、广东成本、国内市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道路。
丁力说,虽然深圳区域创新体系并非已经成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也尚未成形,但今天的深圳学会了充分运用市场的力量,在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尝到了甜头,初步走出了一条“欧美技术、周边资源、广东成本、国内市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道路。
12月6日,深圳欢乐海岸,全球首款商业化、实用化个人立式飞行器在中国首次公开载人飞行。
这款颇具未来感的产品来自深圳光启,一家致力于颠覆式创新的初创公司。三年前,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走访的第一家企业就是光启。
习近平走后这三年,是光启加速成长的三年:光启研发的低空飞行器“云端号”即将交付使用;临近空间飞行器“旅行者号”也在新西兰完成试飞;“超级WiFi”技术进入“鸟巢”……
五个海归小伙伴,五年打造了一系列颠覆式创新产品线,控制两家市值约200亿的上市公司,光启速度成为深圳大力创新驱动战略的有力佐证。而除了光启外,大疆创新、矽递科技、柔宇科技、超多维、微芯生物……这些在3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如今已成为深圳创新“新势力”。
广东社科院教授丁力指出,虽然深圳的创新活动中依然缺乏重大原创性成果,但深圳已经学会充分运用市场的力量,走出了一条“欧美技术、周边资源、广东成本、国内市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道路。
创新驱动发展
三年前,习近平在深圳考察时,要求深圳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作为首个创新型城市试点,深圳对此责无旁贷,而当年,深圳已然成为创新创业高地。
当年,深圳将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战略,2014年,深圳成为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深圳R&D(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3.81%升至2015年前三季的4.03%,大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几乎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肩。
今年广东省社科院发布的全国首个《中国区域孵化能力评价报告》,对我国区域孵化能力最强的20个区进行解读,深圳南山区凭借企业创新和创新成果优势成为中国孵化能力最强的创新区域,而深圳还有其它三个区进入榜单,为入选区域最多的城市。
如果从企业纬度看,在深圳创新企业链条上,既有华为、中兴、腾讯等大型知名巨头,也有一大批如大疆、光启、柔宇等新近崛起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还有柴火空间等创客空间,以及各类创业型创客建立的企业,在大、中、小、微企业之间,形成了丰富的创新梯级层次。
而在创新人物方面,今年9月,《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中美创新人物”榜单,其中10位中国创新人物的4位来自深圳。而去年该杂志首次发布的“中美创新人物”时,中国10人名单中的“深圳人”也占了一半。
在不久前的全国“双创周”活动深圳分会场启动仪式上,深圳市市长许勤说,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圳率先实现了动力转化、结构调整,保持经济持续中、高速发展。在全国经济增速“破7”的局面中,深圳前三季度GDP增速预计可达8.7%,呈现逐季走高趋势。
汇聚国际创新资源
当前,深圳正在加速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也希望在全球创新版图上重新定义深圳。
半年前,中国科协率先在深圳建立了海外人才的离岸创新创业基地。12月3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办公室、深圳科协以及罗湖区政府共同在深圳举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国际研讨会。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在致辞中指出,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核心是为国际人才营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和服务平台,让他们在华创新创业感到比在驻地国更加便利高效,而深圳具备这样的条件。
中国科协(深圳)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首席执行官周路明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构想。他认为,深圳的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可以打造成为国际新技术的社会实验室。
“无人驾驶汽车、光启的马丁飞行包等产品技术研发完成之后缺乏社会的实验场景,要推向大规模的市场会面临一定障碍,我们可以在深圳的特定区域对这些前沿技术进行小范围试验,充分发现问题,收集反馈信息,改进产品,进而与现行社会管理制度更好地衔接。”周路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对此,常年与高科技创业项目打交道的美国EBO深科技投资基金资深顾问Jengfeng Lee 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构想。他认为,对于国际前沿项目而言,选择到深圳实验,项目早期就与中国广阔的市场需求对接,而且能享受良好的创业环境,强大的产业配套。
坚持市场化导向
最新确定的广东‘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统筹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建设,其中注重发挥深圳创新型城市的创新引领作用,打造国际产业创新中心。
深圳创新引领作用如何发挥?深圳创新模式能否复制?“如果说,深圳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不错的成果,最重要的经验是,政府管得少。”广东社科院教授丁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刘锦不久前在“双创周”活动说,“从历史轨迹看,深圳创新的规律和本质是什么?是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
从美国回深圳创业的云天励飞创始人陈宁也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谓深圳优良的创业创新环境,他最看重的是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少,而让市场化公平公正的竞争起作用。“比如我们第一代天眼系统,作为一个没有背景的初创公司,我们通过多轮与巨头PK,仅仅依靠我们的核心技术,我们在智慧城市核心项目中胜出,并且在深圳平安城市建设中大规模应用开来。”
丁力说,虽然深圳区域创新体系并非已经成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也尚未成形,但今天的深圳学会了充分运用市场的力量,在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尝到了甜头,初步走出了一条“欧美技术、周边资源、广东成本、国内市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道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