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络,近期铺天盖地都是人民币加入SDR的报道,另一则消息则鲜有深入解读,但其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内地分别与香港和澳门签署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CEPA以及之后的各种补充协议中都提到了服务业开放的内容,但是这一次单独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打开网络,近期铺天盖地都是人民币加入SDR的报道,另一则消息则鲜有深入解读,但其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内地分别与香港和澳门签署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CEPA以及之后的各种补充协议中都提到了服务业开放的内容,但是这一次单独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CEPA(CloseEconomicPartnershipArrangement)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英文简称,包括中央政府与香港和澳门分别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早在2003年6月和10月就分别签署,之后又分别签署了10次补充协议和一次《广东协议》,才来到了今天的服务贸易协议。
服务贸易开放“水到渠成”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香港和澳门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通常是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也是国内体制机制与商业主体直面国际规则和激烈竞争的缓冲带,因此CEPA也应当算是中国最早签署的“准自贸协定”了。
然而此次签署的服贸协议与2003年首次签署CEPA的情况显然不尽相同。2003年内地发展相较于香港和澳门仍然稍显稚嫩,因此在许多领域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中有所保留;而在那之后,中国分别与智利、东盟、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等国签订自贸协定,尤其是2014年与韩国和澳大利亚分别签署的两个高水平的自贸协定让中国在向世界开放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壮大了企业主体,服务贸易的逐步开放自然而然进入了时间表。
与此同时,与2003年相比,香港和澳门在近几年同时面临发展瓶颈,内地适时地开放服务业为其提供了庞大的市场支持。难怪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称CEPA服贸协议在深度和宽度上都明显提升,配合“天时”和“地利”,让香港企业家和有意创业的青年人大展拳脚。“相较于香港和澳门,内地的服务业还是相对落后的,这会体现在我们港澳的服务贸易进口大于出口上。”白明表示。
CEPA探索服务业开放路径
众所周知的是,此次的CEPA服贸协议是首个内地全境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方式全面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自由贸易协议。以《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为例,其在商业存在模式下以负面清单方式保留了限制性措施,在跨境服务、电信领域、文化领域以正面清单方式新增了开放措施并对CEPA以往协议内容进行重述。
回想去年完成谈判的中韩自贸协定中,双方也承诺在未来五年内以负面清单模式进行服务贸易协定的谈判,而中澳自贸协定中,双方已经以一正一负形式进行了最终签订(中方正面清单、澳方负面清单)。不难看出,CEPA服贸协议为将来在中韩,以及其他高水平自贸协定的负面清单模式提供了试验时间和空间,同时也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提出的2018年起实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下了基础。“但是恐怕CEPA服贸协议只能为未来负面清单自贸协定提供框架和流程上的参考,在具体开放领域和开放程度上,还要看当时的发展程度和谈判结果。”白明补充道,而在港澳服务贸易企业进入内地的过程中,同样也会经历一段与制造业甜蜜又痛苦的磨合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主导的TPP谈判达成一致之后,中国明显加快了服务业开放的脚步,这一方面给了号称“中国无法达到的高水平自贸协定”的TPP一记响亮的耳光,另一方面也为TPP可能对中国带来的服务业开放压力产生了有效缓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