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岁丰桥作为我市城区历史上百年以上的古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帮助我市在1994年获批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国目前获此殊荣的121个城市之一。然而,多年来岁丰桥的桥体却长出了几棵野树,文峰塔上杂草遍生,危胁到了这些百年古迹的建筑寿命。那么在城市的发展变迁中,如何才能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文物古迹、守住城市的“文化魂”?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岁丰桥 记者 周强 摄
A 岁丰桥:树根挤压桥面变形严重
位于随城玉石街护城河上的百岁老桥岁丰桥,以“岁岁丰收”命名,建于咸丰二年(1852年),经历160多年风雨屹立不倒,如今仍较完整地保存在西护城河之上。
记者沿着西护城河一路前行,在护城河畔见到了这座百岁老桥。这是一座长10来米、宽约3米的单拱石桥,石拱高约4米,虽然历经了160余年的风雨,老桥古风犹存,青灰色的石墩砌成的桥墩上,古砖石的纹路依然很清晰。然而,近看却发现,这座百年老桥的桥体上长满了树木,树根深深地扎在桥体之中,导致桥面已经微微拱起,古桥两侧的护栏也因年久失修,出现了较大的松动和缝隙。
据清同治《随州志》记载,岁丰桥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5年),两次毁于洪水。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岁丰桥再次被洪水损坏,交通受影响,咸丰二年(1852年)群众捐款复建,后来复建的石桥一直留存至今。
2003年,为保护岁丰桥,市政府将其列为了“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之后,岁丰桥不再承担交通作用,为了防止车辆通行压垮老桥,相关部门还在桥头设置了护栏。
“这座老桥有历史了,桥下的榆树越长越大,有些树根长进了桥墩里,使得桥墩上出现了不少裂缝,照这样继续下去,担心裂缝会越来越大,导致桥身慢慢变形,万一哪一天桥塌了多可惜。”年过古稀的蒋大爷家离岁丰桥不足百米,他说,希望有关部门能对长在桥墩上的树根进行清理,更好地保护这座文物古迹。
文峰塔 记者 黄闯 摄
B 文峰塔:塔顶长草 砖缝越来越大
同为古迹的文峰塔也面临着同样的威胁。文峰塔始建于唐宋,几经重建,皆毁于战火,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又分别进行过重修,但又再次毁于兵焚,至光绪十年五月即公元1884年5月又重新修建。
可如今不仅在文峰塔的塔顶上长着多棵小树,在各层塔身的檐上,也都长着树、草之类的植物。
家住文峰塔广场附近的居民杨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天上班都要从文峰塔经过。据他近段时间的观察,文峰塔上的植物越长越大,虽然塔上并无土层,但植物根系比较发达,会“见缝插针”,钻到砖缝里慢慢长粗,可能会使砖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古塔建筑主体松动。
文峰塔平面呈八角形,共有七层,塔高25米,塔基周长36米,每边长4.5米。2011年,为了加强对文峰塔的保护,改善周边居民居住和生活环境,建设了以文峰塔为中心、占地1.6万多平方米的文峰塔广场,广场以青灰色砖块铺成,四周辅以明清建筑群,丰富了文峰塔的文化内涵。
“文峰塔广场修缮一新,可塔顶的树、草一直未清理,若任随种子发芽、生长,根系会慢慢布满古塔表面,甚至穿透到砖缝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造成古塔主体受损,希望相关部门能对其进行清理。”家住文峰塔广场附近的居民张大爷担心地说。
C 部门回应:修缮文物 重塑古迹形象
随州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每个名字、每个故事都蕴藏在年轮的深处。它们贯穿纵横,成为随州的城市记忆。然而,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安放”这些历史“记忆”,给随州以后的文物古迹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市城乡规划局名城管理科负责人介绍,随州在保护历史文化古建筑方面,曾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在2011年,随州曾对文峰塔广场进行重新规划修缮,在其周围建起仿古街区。今年10月,又专门抽调30万元资金在其周围修筑起围栏。由于文峰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于文峰塔塔顶的草木清理问题,目前,随州文体部门已向省文体局进行申请,有望在明年对塔身进行整修。关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岁丰桥的保护,市名城管理办工作人员曾多次到现场进行查看,发现不少树根深深嵌入桥体,目前,经相关部门鉴定其为危桥,且在岁丰桥四周设置挡板,禁止行人通行,待各部门协调完毕,将对其进行修缮,重塑古迹形象。
D 蓝图敲定:保护改造 扮靓草甸子街
市民关注的草甸子历史街区保护性城市设计方案于近日通过市规委会审议,标志着草甸子街保护性建设进入倒计时。
据了解,草甸子街是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实行规划严管,部分建筑老旧破败,房屋有的濒临倒塌,市政基础设施严重匮乏,居民要求改造的呼声较高。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在2014年组织完成《东护城河改造及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基础上,于今年5月启动城市设计工作。
规划通过“格局修复、空间梳理、肌理整治、基因复制、立体营造、活力生成”等手法,未来将草甸子街打造为古城传统生活体验中心、传统文化休闲商业中心、地方特色商品展示中心。具体划分为六大功能区,即:中部传统商业区,包括古玩、国学器具、创意集市等项目,主要以文化型商业为主导;东部传统生活区,结合民居改造,保留其原有的居住功能,并引入民俗的商业业态;西部休闲商业区,以酒吧、咖啡、餐饮等休闲性商业业态为主;南部东、西两侧分别为文化休闲区、文化创意区,主要包括明清书坊、创意工坊等;最南侧为古城公园,恢复汉东门、古城墙、水码头等,凸显随州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据市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本轮规划还提出了实施草甸子街保护与更新策略、综合效益分析和保护建设时序等,对指导今后草甸子街保护和改造详细规划编制及规划实施,进一步巩固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传承随州文化记忆、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丰富城市景观等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