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历史古迹亟待加强保护

文峰塔

随州,一个延绵5000年,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峰塔、岁丰桥作为随州城区具有百余年历史文化底蕴的文物古迹,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也成为烙在老随州人心灵深处的印记。然而,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历史文物古迹损毁严重,危胁到了这些百年古迹的建筑寿命。

在城市的发展变迁中,如何才能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文物古迹、守住“城市魂”?近日,记者对比进行了走访。

岁丰桥

受树根挤拱桥面变形严重

位于随州玉石街护城河上的百岁老桥岁丰桥,建于咸丰二年(1852年),经历160多年风雨屹立不倒,如今仍较完整地留存在西护城河之上。

岁丰桥是一座长10来米、宽约3米的单拱石桥,石拱高约4米,青灰色的石墩砌成的桥墩上,古砖石的纹路依然很清晰。记者登桥发现,桥体上长满了树木,树根深深的扎在桥体之中,导致桥面已经微微拱起,古桥两侧的护栏也因年久失修,出现了较大的松动和缝隙。

据清同治《随州志》记载,岁丰桥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5年),两次毁于洪水。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岁丰桥再次被洪水损坏,交通受影响,咸丰二年(1852年)群众捐款复建,后来复建的石桥一直留存至今。2003年,市政府将其列为了“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桥下的榆树越长越大,有些树根长进了桥墩里,使得桥墩上出现了不少裂缝,担心裂缝会越来越大,导致桥身慢慢变形。”年过古稀的蒋大爷说,希望有关部门保护好这座文物古迹。

文峰塔

塔顶长草市民呼吁“理理发”

“文峰塔塔顶长了很多植物,会不会影响古塔建筑主体?”日前,有不少市民向本报反映。

家住文峰塔广场附近的居民杨先生告诉记者,文峰塔上的植物越长越大,虽然塔上并无土层,可能会导致古塔建筑主体松动。

22日,记者在文峰塔附近看到,不仅塔顶的一处屋檐上生长着多棵小树,在各层塔身的檐上,也都长着树、草之类的植物。

据了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文峰塔始建于唐宋,几经重建,皆毁于战火,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又分别进行过重修,但又再次毁于兵焚,至光绪十年五月也就是公元1884年5月又重新修建。该塔平面呈八角形,共有七层,塔高25米,塔基周长36米,每边长4.5米。2011年,为了加强对文峰塔的保护,改善周边居民居住和生活环境,建设了以文峰塔为中心、占地1.6万多平方米的文峰塔广场,广场以青灰色砖块铺成,四周辅以明清建筑群,丰富文峰塔的文化内涵。“文峰塔广场修缮一新,可塔顶的植株一直未清理,若任随种子发芽、生长,根系会慢慢布满古塔表面,甚至穿透到砖缝中,会造成古塔主体受损,希望相关部门能对其进行清理。”家住文峰塔广场附近的居民张大爷说。

部门回应

将修缮历史文物重塑古迹形象

随州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每个名字、每个故事都蕴藏在年轮的深处。如何“安放”这些历史“记忆”,给随州文物保护和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随州市城乡规划局名城管理科科长黄锴介绍,随州在保护历史文化古建筑方面,曾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在2011年,随州曾对文峰塔广场进行重新规划修缮,在其周围建起仿古街区。今年10月,又专门抽调30万元资金在其周围修筑起围栏。由于文峰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于文峰塔塔顶的草木清理问题,目前,随州文体部门已向省文体局进行申请,有望在明年对塔身进行整修。关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岁丰桥的保护,名城管理办工作人员曾多次到现场进行查看,发现不少树根深深嵌入桥体,目前,经相关部门鉴定其为危桥,且在岁丰桥四周设置挡板,禁止行人通行,待各部门协调完毕,将对其进行修缮,重塑古迹形象。

随州历史文物古迹哪些你知道

据悉,除岁丰桥和文峰塔外,随州还有三处历史文物古迹。

雪公堂

“雪公堂”位于随州市烈山大道中段东侧,曾都区实验中学院内,始建于1935年,2014年公布为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教堂

随州天主教堂位于随州市城区烈山大道168号,始建于1890年,由意大利人设计出资兴建,属欧式建筑风格,由天主堂和综合用房两幢建筑构成。

九口堰革命旧址

九口堰五师旧址纪念馆坐落于在大洪山脉支系,白兆山中段、罗山寺主峰东侧,是湖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是为了纪念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功绩。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是一处较为完整的古民居。

热词搜索: 随州 历史古迹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