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纪检监察综合派出机构改革巡礼

七年来,市纪委监察局各派出机构共收到干部重大事项报告4230份,参加市直单位重要会议3065次,提出监察建议4000余条,对150余名党员干部实施责任追究,确保了各单位 “三重一大”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七年来,市纪委各派出机构开展重点巡查90多次,查找问题468个,提出整改建议497条;约谈部门领导183人次,其中“一把手”28人次;督促修订完善管理制度267项;通过“一巡三问”发现案件线索252件,立案5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1人。

七年来,市纪委各派出机构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125件,初核问题线索785件,立案238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27人。

这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折射出我市实施纪检监察综合派出机构改革工作七年来,付出的心血,收获的硕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侯长安要求,纪检监察派出机构要注重从查办案件、监督检查、信访举报处理、预防腐败和廉政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七年来,我市认真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努力把纪检监察派出机构打造成监督执纪的“利剑”。

收拢五指握成拳

改革之前,市直部门大都设有纪检组和监察室,纪检监察人员和经费编制分散在各单位。这样做看起来机构多、编制多,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同体监督”的问题,纪检监察的监督职能实际被削弱。为变“同体监督”为“异体监督”,市委经过慎重决策,于2008年启动纪检监察综合派出机构改革工作,撤销了市直部门设立的34个纪检组和13个监察室,收编纪检组长和监察室主任编制46名,设立6个纪工委、监察分局,收拢了五指,聚集了力量。2013年,市委开展了第二轮改革,将纪工委减少为4个,纪工委副书记不再兼任部门纪检组长,对市住建委、市卫计委实行纪检组单派驻,使派出机构改革更加贴近监督实际。

纪工委对市直部门实行分片监督,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以及33个垂直管理部门全部纳入纪工委的监督范围,真正实现了纪检监察监督的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

在谈到派出机构改革时,市委书记刘晓鸣指出:“纪检监察派出机构改革,提高了纪委监督的独立性、有效性,纪工委真正成了监督执纪问责的一线战斗部队!”

“一巡三问”强监督

“有位就要有为,有为才能有位。”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正祥要求纪工委务必把强化监督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做好对市直单位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

督促部门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督促各单位细化主体责任清单,将部门“权力清单”转化为“责任清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坚持用好“一案双查”、责任倒查“杀手锏”,推动“一岗双责”落实。

突出“三重一大”日常监督。纪工委参加部门涉及“三重一大”的重要会议,实施全过程监督。对各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实行备案管理,对执行过程全程监督,每年抽查2-3次,对隐瞒不报、弄虚作假或报告不实的,严肃追责问责。

开展“一巡三问”。纪工委每年对2个单位开展重点巡查并实行“问责、问廉、问效”,采取个别座谈、查阅资料、组织量化测评、开展明察暗访、运用第三方审计等方式,重点检查民主集中制执行、班子任期经济责任、“三重一大”、执行财经纪律、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落实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问题是履行职责方面的,则进行问责;是廉政方面的,则进行问廉;是工作效能方面的,则进行问效。“一巡三问”制度组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网络,形成了健全、完整的监督体系,达到巡查一个单位、纠正一批问题、完善一批制度、教育一批干部的目的。

惩治腐败树权威

2012年正月十七,当人们还在感受春节的余温时,市纪委已对市直某局党组书记、局长实施 “两规”措施,而这一案件线索,正是纪工委在巡查该单位时发现的。

组建派出纪工委后,纪检监察办案力量得到有效整合,摆脱了各种复杂关系的干扰和方方面面的障碍,有效消除了查案“盲区”,市纪委负责查处涉及处级以上干部的案件,纪工委负责查处科级及以下干部的案件,大要案件则由市纪委统一调配力量实行 “大兵团”作战,增强了突破能力,实现了对不同性质单位和不同级别干部的全覆盖。

各派出机构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大查处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注重在来信来访中抓住线索,疏通信访渠道,认真受理、细心梳理群众来信来访,对重要线索及时调查核实,依纪依法解决问题。注重加强与市纪委各室的协调,拓展案源,协调所负责单位的案件查办工作,积极参与所负责单位信访举报件的调查、核实和处理,均取得较好成效。注重积极配合上级查办案件,纪工委先后抽调60余人次参与市纪委“双规”案件的查办工作,在查办腐败案件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协助、配合作用。记者 张 琴 通讯员雷善斌

热词搜索: 随州市 纪检监察 机构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