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金融牌照未必能降企业融资成本

相比财雄势大且经营多年的国有大行,民营金融机构无论是抗风险能力还是吸储能力,都有着巨大差距。在存款成本远高于国有大行时,要获得相应的利润,除了加快资金的周转获取更多收益,就只能在放贷时搭车收费了。

贷款1000万元,银行只给900万元,而企业还要承担1900万元贷款的利息。湖北省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透露,自去年底以来,全省已查出20家商业银行存在强制服务、强制收费以及只收费不服务等乱收费问题,已开具罚单1.12亿元,向企业清退5852万元。

商业银行乱收费不是湖北的“特色”。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曾公布,向商业银行涉企违规收费开出了15.85亿元的罚单。业内人士指出,仅靠罚一次款无法根治银行乱收费现象,放宽民营资本获取金融牌照门槛,加强完善监管,或是治理乱收费现象的治本之策。

其实,现在的民营金融机构不少。许多村镇银行、农商行、地方性商业银行甚至一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控股股东都是民营企业,加上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和最近发展迅速的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企业,民营金融机构已占有一定的比例。可这些被部分专家寄予厚望的民营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时,却从来没考虑过同为民营的企业的难处,涉企乱收费反而更狠。

这是因为民营金融机构较国有银行有更大的盈利压力,相比财雄势大且经营多年的国有大行,民营金融机构无论是抗风险能力还是吸储能力,都有着巨大差距。在存款成本远高于国有大行时,要获得相应的利润,除了加快资金的周转获取更多收益,就只能在放贷时搭车收费了。

在银行涉企违规收费已成行业潜规则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仅靠放低民营资本获取金融牌照门槛,就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要向银行借钱的中小企业不少,但真正拿出优质资产抵押的却不多,银行为了保证自己的资金安全,往往会要求企业增加抵押物或是引入担保公司,担保公司还会要求反担保,加上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保险公司(通过投保避免抵押物在放贷期间的灭失风险)等所收费用,就算都是合理收费也不会便宜。何况,在融资难的情况下,要从银行贷款本就不容易,企业也只能上下打点,融资成本自然下不来。

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有关部门一直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但金融机构自身也有盈利压力,也担心贷款放出去收不回来。如果要做到对暂时困难的企业不断贷抽贷,那要规避风险,就只能变本加厉地压榨其他贷款企业。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民营金融机构,显然都是一样的。

银行融资“潜规则”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企业利益,导致融资成本上升,影响整体物价水平,客观上也会使银行信贷部门的权力过度膨胀,在“贷款搭售”与否、搭售多少和贷款利率上浮比例完全由少数人决定的情况下,发生金融腐败的可能性很大。

通过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建立为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方便企业贷款,不宜寄予太大希望。没见一度炒得轰轰烈烈的民营银行,成立快一年了还悄无声息,虽然开始放贷和借款,但只针对集团内部员工。因为民营资本,在没有国有大行成熟的贷款评估体系和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可随时核对借款人信息的情况下,他们根本就不敢大举放贷,否则年底就等着坏账堆积吧。至于网络放贷就更是笑话了,面对面放贷尚且难防骗子,网络放贷岂不是更危险?小额试水无所谓,大面积推广的话,目前时机并不成熟。除非有一个成熟可靠的信用体系,否则别说企业会继续受困于高额融资成本,金融机构也会因坏账而苦不堪言。

而要健全信用体系,让企业放心交易,让金融机构能更快地放贷,除了要加快信用数据库建设,必须立法加大失信成本。如果没钱就不用还(赔),只是上个信用黑名单的话,这样的信用体系就算建起来又有何用?因为借出去的钱还是收不回来,金融机构怎么可能安心放款?没有偿还能力或偿还能力不足并不是借款人永远逃避还款的理由。相关的判决执行期也要延长,不能一听说被执行人没钱就放弃。除了要完善资产稽查体系防止恶意转移资产,只要钱没还清,还款义务就应该是终身的,今后有钱要全部还清,没钱也要在工作收入中扣除必要的生活费后用于还款(包括利息和滞纳金)。如有超出其收入或现有资产水平的高消费,就应视为恶意赖账施以刑罚。

借钱不还的风险高了,才没人把银行的钱当成天上掉的馅饼随意挥霍,在借钱前会三思而行。这本身就能降低一部分贷款需求,而坏账风险降低也使得企业不用再找那么多的担保,贷款所需费用自然会降低。

热词搜索: 必能|企业融资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