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鱼台县张黄镇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活力乡镇,建设幸福美丽张黄”的发展战略,创新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节能降耗的同时,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拉长了产业链条。
近年来,山东省鱼台县张黄镇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活力乡镇,建设幸福美丽张黄”的发展战略,创新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节能降耗的同时,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拉长了产业链条。
如今,一条条景观大道覆盖城乡,一条条清澈的河道波光粼粼,一条条透红盈绿的街道彰显着无限的魅力??昔日偏居一隅的小乡镇,犹如一只破茧之蝶翩跹起舞,一幅靓丽的城市新景铺陈在大运河岸边。目前,鱼台县张黄工业园已有70余家企业落户,其中,投资过亿元的企业有48家、过10亿元的企业8家,固定资产投资达80亿元,税收2.9亿元,形成了以煤盐化工、氯碱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集群,园区经济真正走上了环保、清洁、无污染的高效循环发展道路。张黄工业园已成为山东省煤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一个以煤炭而生的城市,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何以华丽变身?
循环工业实现共赢
山东省鱼台县张黄镇镇党委书记张永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挖空了就没了,需要未雨绸缪,尽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和循环经济。”
据了解,该镇以煤炭为点做长做粗产业链,推进产业聚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经过10年的发展,张黄镇实现了由单纯的煤炭生产,到煤炭的深加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煤—电—港—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产业集群。煤化工主要依托盛发焦化等企业,发展煤焦油及其深加工;盐化工以金威煤电的氯碱化工为基础,以氯气、氯化氢等为主要原料生产氯乙烯等系列产品;PVC产业链主要以金威煤电生产的PVC为原料生产塑料建材等各种塑料制品。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园区内企业相辅相成、互为资源,科学地解决了工业三废的处理问题,达到了增效、节能、降碳、减排的目标。
循环农业风生水起
张黄工业园成立于2004年,坐落于张黄镇境内,园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是山东省六大化工园区之一。张黄镇党委、镇政府依托境内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发展,工业园现已建成“一条主线”,打造“三个循环”,达到“四个目标”,实现“两个双赢”,为张黄工业园的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走进张黄镇朱庄村,家家户户庭院干净整洁,打开沼气阀门,火苗呼啦啦直响,烧水,做饭一会功夫就好了,既干净又卫生。“村里推行‘一池三改’以来,全村100多户都用上了沼气,不仅能做饭照明,而且沼液还可以用作有机肥料。”该村党支部书记朱维胜介绍说。
张黄镇坚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把养殖业、食用菌等作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重头戏,在农村加快推进“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建设,推广“猪—沼—菜”生态模式,节本增效显著;有效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芯、稻米壳、农作物秸秆等废弃原料,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形成了“废弃原料—食用菌原料—木耳”等循环生产运行体系;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了域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高标准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有机肥,推进肥料生产和使用的生态化转型;充分利用涝洼地和煤矿塌陷地,积极探索“节水养鱼”“循环渔业”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立体种养、循环发展、高效回报的致富之路。
循环经济串起生态产业链
“依托鹿洼煤矿和金威煤电,我们招来了洛卡德金属科技、峰润羧甲基纤维素钠、太阳纸业双氧水等项目,并与金威煤电的管道连接,使用煤气、蒸汽、氢气用于工业生产。”张黄镇党委副书记于翔说。
据介绍,这几年,鱼台县利用张黄工业园区内的煤电、气、化工原料等资源优势,采取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等形式,先后招来金威煤电、盛发焦化、辰龙药业等一大批过亿元的项目落户园区,产品形成了上下游关系,并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拉长生态产业链条。
“面对‘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和煤炭效益持续下滑的特殊压力,我们的目标是将园区内所有企业串成一个生态有机体,通过各企业‘联姻’,让所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废弃物等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