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娱乐信报社在创刊15周年庆典上发布首份“北京文化地图”,把北京市内的主要文化消费地带进行总结和标注,这能在消费者进行文化消费时起到指引作用,从而帮助文化产业进一步释放活力。
文化消费所蕴含的市场潜力已经受到多方认可,而如何激发潜在空间则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近日,北京娱乐信报社在创刊15周年庆典上发布首份“北京文化地图”,把北京市内的主要文化消费地带进行总结和标注,这能在消费者进行文化消费时起到指引作用,从而帮助文化产业进一步释放活力。
十大文化消费圈各有所爱
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已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越来越多的优质文化资源在北京集中、发展,且随着全国文化中心成为北京的功能定位之一,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成为他们工作之余的重要一部分。
北京娱乐信报发布的“北京文化地图”是通过观察消费者在北京选择的主要文化消费场所,以及这些地区各自的文化消费特色,将之概括整理为十大文化消费圈,覆盖图书、音乐、戏剧等多种文化形式。
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北京文化地图”发现,地图里既有遍布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以国字头文化场所为代表的长安街核心圈,也有话剧、演出不断的东四剧场圈、首体演出圈、天桥演艺圈,同时还有比赛、演唱会交替上演调动观众热情的工体潮流圈、“鸟巢”休闲圈、五棵松文体圈,而以古玩、特色文化,或是汇聚各类艺术形式为特色的潘家园古玩圈、南锣文艺圈、798新锐圈也都包含在内。而当读者拿到“北京文化地图”后,也均在一页一页地仔细翻阅,并不时和周围的同伴进行交流,讨论曾在哪些地方观赏过精彩的演出。
北京娱乐信报总编辑助理龚学智表示,此次发布的第一份“北京文化地图”并推出北京十大文化消费圈,是北京娱乐信报35名采编人员耗时两个月所凝聚的智慧结晶。而这份“北京文化地图”创造了两个第一,首先是第一次有媒体以地图的方式展现北京的文化场所和设施,另外这也是第一次有媒体提出北京十大文化消费圈的概念。今后,“北京文化地图”还将有多个细分地图,包括跨平台地图等,每年都会持续为机构决策者、文化产业从业者、市场研究者以及广大的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打通信息沟通渠道引导消费
地图不只是文字和图片的排列组合,还具备认知、引导等功能作用,“北京文化地图”也不例外,不仅能帮助消费者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北京各类文化产品的具体信息,还能引导消费者进行文化消费,而对于文化企业或文化消费场所而言,也能助它们找到合适的展示空间和特色发展方向。
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于今年8月的《2014北京文化消费指数》显示,目前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欲望明显提升,无论是时间支出还是货币支出,都出现大幅增长,且有51%的消费者在文化消费中的个人支出超过团体消费,即自掏腰包进行文化消费的越来越多。且据中国文化消费发展指数(2015)和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5)显示,北京在文化消费综合指数和文化消费能力的指标排名中,均居国内首位。
“现阶段北京拥有的文化资源众多,同时也有较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但光有这两者是不足的,还需使双方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这也是目前众多文化产品不仅通过传统渠道推广,还借助互联网、O2O等模式传递信息的原因”,北京工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王国华表示。
据悉,“北京文化地图”的发布也融合了多种渠道,不仅随北京娱乐信报出版发行,还借助互联网在微信等平台同时发布,让消费者能在多个平台及时了解北京市内可供挑选的文化消费,帮助消费者进行选择,带动消费欲望。除此以外,该份地图也能使十大文化消费圈基于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逐渐形成区域品牌,借助影响力带动消费者体验更多的文化消费,帮助区域内的文化企业和相应的文化消费场所提高收益、扩大市场规模,并熟悉业内同行的发展情况,通过相互学习以及市场竞争来优化所提供的文化产品的内在质量。
整合资源为文化产业增添活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增长13%,高于年度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全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593元,同比增长11.5%,文化消费在全市服务性消费的内部结构中已位居第三位。与此同时,今年1-8月,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合计达7000亿元,同比增长5.1%,从业人员达113.6万人。但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认为,与发达国家文化消费通常占居民总消费30%左右相比,北京市居民目前的文化消费只占总消费的15%,处于较低层次,这意味着北京的文化消费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缺口在1400亿元左右。
文化消费是拉动内需的新引擎,为推动北京市的文化消费,北京市政府也多次布局,并发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消费的意见》,而这也是全国首部专门针对文化消费的省级地方政策,但光有政府的支持并不能让文化消费全速推进,还需社会、企业等方面共同助力。
“北京文化地图”整合自身资源进一步营造了北京市的文化消费氛围,在深入了解消费者文化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挖掘北京市内的文化消费潜力,满足消费者多样的文化消费取向,为激发北京文化产业的潜在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