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降息能否积聚新力量 妖股无理活跃误导投资者

我国本轮降息周期起自2014年11月22日,其后又历经2015年3月1日、5月11日、6月28日、8月26日、10月24日持续降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经累计降息6次,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从3%下调一半至1.5%,面对如此持续、大力度的调息动作,实体经济和股市房市的反应为何仍嫌缓慢?市场担心的流动性陷阱会否到来?六次降息又能否积聚起新生力量?

我国本轮降息周期起自2014年11月22日,其后又历经2015年3月1日、5月11日、6月28日、8月26日、10月24日持续降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经累计降息6次,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从3%下调一半至1.5%,面对如此持续、大力度的调息动作,实体经济和股市房市的反应为何仍嫌缓慢?市场担心的流动性陷阱会否到来?六次降息又能否积聚起新生力量?

降息

不必担心所谓流动性陷阱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本轮央行降息周期起自2014年11月22日,其后又历经2015年3月1日、5月11日、6月28日、8月26日、10月24日持续降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经累计降息6次,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从3%下调一半至1.5%。面对如此持续、大力度的调息动作,你认为六次降息能否积聚起新力量?实体经济和股市房市的反应为何仍嫌缓慢?市场担心的流动性陷阱会否到来?

刘云峰:连续六次降息,货币政策的力度确实很大,对于实体经济、股市、楼市影响正面,其中对股市的刺激作用是最为明显的,正是去年首次降息后,A股才迈开了加速上涨的步伐,其后虽然遭遇了“股灾”,但当前的指数仍比首次降息时高出30%,远高于其它领域的投资收益。相对而言,实体经济和房市反应相对缓慢。通常货币政策在抑制增长时,加息等手段效果明显,但在刺激增长时,降息等手段效果却往往一般。不仅仅是国内,金融危机后,美国也有一段时间,虽然持续降低利率,但是资金仍在金融系统内 “空转”,迟迟不到实体经济中去。所以我认为当前的现象还算正常,不必担心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更何况“稳增长”措施也不是只有货币政策,还有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在今年后半年才刚刚发力。

李泓灏: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断放缓,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沉重,为了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央行持续降息降准,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经济企稳回升。另外,近期我国外汇占款不断大幅下降,导致流动性趋于紧张,为了保证经济平稳运行,需要通过降息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

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后,其政策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导到实体经济,体现到企业经营及相关经济数据中。关于股市,前期经历大幅下跌,上方套牢盘沉重,需要经过震荡整固消化,方能继续上行,降准降息虽然对资金面有影响,但并不是股市上涨的充分条件。至于楼市,目前我国人口结构已呈老龄化趋势,房地产行业拐点已现,虽然降息降准利好房地产市场,但大趋势并不支持楼市继续走强。当利率降到很低水平,无论央行再怎样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支出总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结合我国目前实际经济状况,并不符合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困局。

外交

国际格局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访英后,中英政府已就高铁合作成立工作组,而德国法国元首也于近期访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也将于11月1日在韩总统府举行,但美国军舰本周挑衅我国南海又让市场陡生忐忑情绪,你认为当前国际格局是否依然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能否提振市场信心?

李泓灏: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访英后,国际格局正在朝着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行。美国军舰本周挑衅我国南海,正是反映了美国对国际格局向有利于我国发展形势的担忧。美国骚扰只是一次政治秀,并没打算与中国发生军事摩擦。因此该事件并未引起市场的持续担忧,反而将军工行业再度推至风口浪尖,形成了短期的市场热点。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访英后,中国在英国的投资标志着北京对服务业和金融市场的安全通道愈来愈感兴趣。同时也激起了欧洲其它国家与中国加强合作的竞争心态。德国法国元首也于近期访华,尤其德国是中国在欧洲传统的贸易伙伴,今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创新”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访华的重点议题。围绕“创新”这一主题,德中两国可在高科技领域开展更多合作,把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必然会激发新的市场热点的产生,提振市场信心。近日,美国最大共同基金公司领航集团做出投资决策,旗下ETF已于10月开始买入A股,并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A股达217亿元,本身就表明其所代表的外资对中国经济以及整个资本市场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刘云峰:每逢全球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各国的摩擦总会增多,但是现在国际环境毕竟和“一战”、“二战”时不一样,大国之内主要还是“竞合”的关系,可能和这面近点,就会和那面冷点。中日关系一度搞的那么僵,但最后大家还能坐下来一起谈,就说明谁也不希望真的把事件搞僵,把问题弄大。真的有一些小动作,甚至是一些看似很大的动作,也往往是出于一种“策略”考量,为自己争取一些“筹码”。所以说,虽然外围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总体上,国际格局还是对中国经济有利的,各国也希望与中国合作以争取更大的利益。而从市场表现来看,习近平访英期间相关个股就提前做出反应,近期随着德国总理来访和法国总统来访消息的公布,相关的股票明显异动,甚至习近平出访越南、新加坡的消息也受到市场关注,所以总体而言,当前领导人间的频繁互动对于市场信心,还是有一定提振作用。

改革

国企改革主题将去虚求实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今年以来,国企改革一直是市场憧憬的一大热点,但除了个别股票走成“妖股”之外,众多国企股仍然困难重重,而市场上也渐渐弥漫起一股焦急后的失望情绪,在国企改革依旧阻力重重的当下,你是否继续看好这一重大投资主题?

刘云峰:国企改革是一个长期性的大主题,会不断有各类型的公司进入改革的行列,今年以来,无论市场表现如何,国企改革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其中也有少的大手笔,除了业已完成改革的中国中车外,中航、中远、中海等央企和各地方国企的改革都在积极推进,市场上国企改革相关的股票,近期总体表现还是比较活跃。但大家也不要抱过于脱离实际的想法,错误地以为不在短期内翻番就不是赚钱,不走成“妖股”就是表现平平。事实上,对于重组题材的炒作,从来都是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才一朝“花开”。过于急功近利,并非好的投资心态,所以我的观点是继续看好国企改革概念股,但具体操作时,投资者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耐心。

李泓灏:央企改革概念股的炒作由来已久,概念股经常伴随着消息面反复活跃,在今年6月与8月均已经迎来两次炒作高潮。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出台“靴子落地”的背景下,国企改革主题要想重现之前那样持久的强势很难。未来央企改革主题的炒作将是一个去伪存真、去虚求实的过程,市场和资金将会更加关注改革的实质性进展,国家政策强力支持的相关领域将更加受到追捧。

妖股

妖股无理活跃误导投资者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股灾过后,自9月起市场进入了国家领导人定义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阶段”,但在这段难得宝贵的时间里,大多数股票依旧低迷,但个别妖股横行,妖王特力A操纵者已被罚13亿元,但其本周依旧妖气十足,有人认为A股已进入妖股时代,妖股活跃了市场,不买妖股反而赚不到钱,你对此认同吗?你对监管者有何建议?

李泓灏:市场处于超跌带来的修复性反弹中,场内资金较为有限,这也决定了市场结构性行情的特征,在资金面不足以撬动蓝筹股行情的前提下,小股票的弹性更好一些。超跌板块有序轮动,而以特力A为代表的妖股层出不穷,反映了市场的情绪与风险偏好有所提升。尽管妖股活跃了市场,但没有道理的活跃对投资者会有误导作用,一方面要严控操作市场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同时,也需要上市公司加强信息披露与风险警示的质量。另外我国证券市场仍是不完备的市场,投机程度较高,改革道路还任重道远。据统计过去九年半A股市场诞生了457只十倍股,其中有409只十倍股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低于10%,净利润增速超过30%的有8家。

刘云峰:之前的杠杆牛市过于疯狂,抬高了人们对于股市投资的预期,其后的股灾又过于凌厉,让许多后入者深度套牢急于解套,所以投资者对于上涨的期望都过于强烈,所以才会有没买入妖股就不赚钱的感觉。事实上上证指数10月以来涨幅已超10%,个股整体涨幅也并不算小,只是与人们的预期还有差距而已。我觉得投资者还是需要让自己的心态回归常态,因为像前半年那样疯狂的杠杆牛市,短期内很难重现,过高的期望反而可能影响投资。每一波行情,总有一些股票率先走强,大幅拉升,形成赚钱效应,但个股的活跃要想带动整个市场的活跃,必须取得市场的认可,才能带动同板块、同概念个股一起活跃,最终形成局部热点,带动市场。如果只是自己表现,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那就会成为“妖股”,最终结果还是要被打回“原形”的。普通投资者如果没有上演“捉妖记”的本领,我还是建议大家看看就罢了。对于监管层来说,必须把维护市场公平作为自己监管的最主要出发点,减少对市场涨跌不必要的关注,继续加大对操纵市场者的打击力度,而且要更加快速、高效。被处罚的特力A的操纵者的操纵行为,并非发生在最近,虽然对其查处速度已较之前快了不少,但如果能够更高效,做到一露头就打头,其对违规者的威慑力度会更大,市场也会更健康。

融资

两融余额难现较大幅度进出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两融余额自从阅兵假期前跌破万亿关口,历时近一个半月后,本周又重上该关口,市场对此有较大分歧,你认为两融余额回升是一个反转,还是仅仅是一次小反弹?后期将如何演绎?

刘云峰:两融余额的大小,与行情有着很大的关系。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上涨,抵押品价上升使得大部分投资者的杠杆倍数下降,而新融资者又执行的是原始的较低的杠杆倍数,所以当前整体两融的杠杆率明显下降,已远离风险线,平仓盘的压力已非常小,因此两融余额不会出现之前一跌就大幅萎缩的局面。从占总流通市值比例上来看,当前两融余额规模也不是很高,未来再度出现大幅萎缩的可能性也不大。由于我们对中线行情,持相对乐观的态势,所以我们认为两融余额未来还会保持震荡攀升的格局,但短期内,还是会随大盘的震荡而有一定的波动,但波动幅度应该不会很大。

李泓灏:截至9月30日两市总市值42万亿,流通市值34万亿,一万亿左右的两融余额在流通市值中占比近3%。按照发达国家经验,3%的两融余额占比已经是比较高的融资水平。经过前期市场较大幅度波动及去杠杆的过程,投资者已经接受了事实的教育,风险偏好有所下降。目前大盘在3450关口裹步不前,主要由于近期较多的获利盘以及前期3500点附近的套牢抛压盘所致,盘中部分题材股的反复活跃大大地激活了市场的赚钱效应,短期内指数将维持在3270-3490点的箱体中反复震荡。根据统计,最近一个多月两融余额的上升主要集中在小盘股,与市场涨跌具有较大的相关性,预计后期两融余额仍将跟随市场变化小幅增减,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进出。

资金

存量博弈中风险偏好略升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中登公司数据显示,上周末交易结算资金净流入125亿元,结束此前净流出状态,但余额降至2.16万亿元,较两周前减少3000多亿元,你认为这其中是否有试探性入市资金?

李泓灏:该部分入场资金或长线布局蓝筹,或短线试探布局题材。虽然市场在3500点附近具备较大获利盘以及套牢盘,目前具有继续缩量下行风险,但市场下行空间有限,股指在3300点附近具备较强的技术支撑,部分投资者在此区域做试探性或长线布局充分说明市场目前的震荡区间为投资者所接受。五中全会闭幕,市场对利好兑现具有一定担忧,但本周市场热点不断,个股交易依然活跃,两融余额缓慢回升,且连续站稳万亿关口,市场资金短线仍会呈现小幅震荡走势。长线来看,近期央行双降以及养老金入市无疑会对市场资金的宽松发挥积极作用,在利率下行的市场背景下,市场资金面虽然短期受到市场调整影响呈现小幅波动,但从中长期来看,未来大量的增量资金流入证券市场十分值得期待。

刘云峰:交易结算资金的流入,说明随着10月份以来股指的逐步走高,一些在场外观望的资金,有回流市场的迹象,但是流入的规模偏小,从根本上没有改变当前市场存量博弈的格局。同时,滞留场内的资金开始加重仓位,说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略有上升,这是市场信心恢复的一个标志。对于潜在的可流入资金的估算,并没有一种权威的方法,因为对其预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并非只有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一个变量,如果行情走好,滞留在场内的结算资金余额纷纷买入,那同时一定伴随着明显的新的资金流入,并不一定表现为结算资金余额下降。而且结算资金余额明显下降,也未必是件好事,如果没有新的流入,结算资金余额却下降的很明显,那反而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能买的大部分都买了,市场面临多空转换,大跌的风险反而很大。所以分析的关键是会有多少新资金流入,而不是当前结算资金余额会有怎样的变化。总体上,我仍然认为当前市场是一个存量博弈的情况,大量的流入流出不会出现,只是与以往存量博弈不同的是,如今的存量博弈还会夹杂一点两融的杠杆资金。

外围

外围市场对A股影响正向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近期欧美等外围股市一扫前期颓势,走势强劲,但对国内股市并未起到多大提振作用,而其前期走弱之际,国内反而有不小恐慌情绪,你对此怎么看?

刘云峰:各国经济间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的股市也会相互影响,A股股灾时,也曾引发全球市场的不安,但各个市场又有自身的规律,涨跌与外围市场的相互关系是:同向强化,异向抑制,但一般不会改变国内市场原来的方向。回顾10月份的行情,A股本来就有国庆后上涨的需求,而国庆期间恰逢外围股市又大涨,所以A股就开启了一轮较为明显的上涨模式,但外围股市之后就进入震荡期,A股却依旧在涨。最近几天,外围市场再度大涨,而A股表现平平,这又是因为A股自身有震荡要求,外围上涨也改变不了A股本身的炒作逻辑,但A股震荡完了之后,中线还是看好,所以我预期,随后A股还是会补涨回来的。

李泓灏:以美国为首的外围股市先后走强,为A股营造良好氛围。不过反观A股市场内部环境,三季度经济增长创出新低,前期大跌导致的套牢盘仍需消化,而且时间越久,套牢盘越具有兑现出局的意愿;加之本月A股反弹幅度超10%,短期获利盘随时准备离场。上述因素导致目前资金并不充裕的A股一时难有大的起色。因此短期外围市场对A股的影响有限,A股目前能够按照自身规律来运行,显示市场更加理性和成熟。当然世界经济联系体联系越来越紧密,A股与外围市场的关联必然会有所反映,加之目前国内双降后货币政策更加宽松,以及目前正在加紧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均对A股形成利好,结合国际国内因素综合效应影响,A股上涨的动力正逐步加强,中长期来看外围市场对A股的影响将会是正向的。

热词搜索: 新力量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