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自主创新为“两弹一星”提供关键元器件、担当卫星火箭发射基地控制系统重任,如今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下称“自仪院”)秉承60年来自主创新精神,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紧密融合,创新智能制造新技术、新模式、新标准、新服务平台。
昔日自主创新为“两弹一星”提供关键元器件、担当卫星火箭发射基地控制系统重任,如今为对接“中国制造2025”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下称“自仪院”)秉承60年来自主创新精神,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紧密融合,创新智能制造新技术、新模式、新标准、新服务平台。
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
“‘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自仪院以建设国家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为己任,承担‘中国智造’关键共性重大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标准验证体系建设、数字化工厂示范应用的重任。”自仪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徐洪海日前在“2015对话上海国企领导”访谈活动上如是表示。
在金融危机后,经济必须靠制造业支撑成为共识。在新一轮的产业技术革命中,制造业再次成为各国的核心视点,其中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在核心技术、高端装备方面有很大缺失,为此,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完成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徐洪海表示,自仪院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发挥工业自动化整体技术优势,积极布局智能制造新技术与装备研发、制定智能制造标准与验证、打造智能制造示范新模式、搭建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
资料显示,自仪院在60余年的科研之路上硕果累累。作为最早一批实现转制的科研院所、工业自动化仪表技术的发源地和标准体系的创立者,自仪院专业技术服务领域涵盖电力能源、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为“两弹一星”提供了关键元器件,担当了我国卫星火箭发射基地控制系统重任。
值得关注的是,在工信部6月4日公布的2015智能制造专项项目中,自仪院的“智能工厂(车间)通用技术标准与试验验证”、“智能制造工业云、大数据标准试验验证”、“电力装备智能制造关键应用标准研究及试验验证”三个项目榜上有名。在数字化工厂领域,自仪院正在实施工信部“清洁高效锅炉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高压开关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特高压变压器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商用航空发动机总装智能装备新模式”等智能制造专项;研究所与特变电工、华西能源、西电西开、中航商发等大型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自仪院表示,智能制造专项项目的开展有助于建立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系统,形成标准的专项试验验证能力,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提供了有效途径。其中,智能工厂(车间)通用技术标准解决了智能制造快速发展过程中工业标准规范不一致的问题,对智能工厂的发展显得尤为关键;智能制造工业云、大数据标准拓展了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的新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力装备智能制造关键应用标准作为专项标准,将聚集国内一批大中型电力装备制造能源企业,奠定自仪院在此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
把脉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谈及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徐洪海表示,科创中心建设非常符合上海自身发展需求,科创中心建设必须要有载体、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如何在“中国制造2025”中找到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非常重要。
徐洪海认为,上海要打造科创中心、对接国家战略,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就要牢牢把握住高端装备制造业,把高端装备制造作为引领上海制造业发展的抓手和布局,支撑上海金融、航运等第三产业发展。
徐洪海称,上海有打造高端制造业的底子。发展高端制造业必须有人才、资本、技术,上海在这些方面都有良好的基础和较高的门槛,上海在核电、民用航空(大飞机)、深海探测等方面都具有研发、设计、制造等高端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也具有良好的金融、资本,一大批科研、院校有效支撑了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
据悉,为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自仪院发起成立了“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了“上海智能制造科技孵化器”,构建技术研发、标准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等协同创新和机制创新平台。自仪院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同成立的中德合作全日制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也已获得德国ASIIN认证。
本次“聚焦一号课题,建设科创中心——对话上海国企领导”全媒体大型访谈活动,由新华社上海分社、上海国资委党委、新华每日电讯联合主办,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全程支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