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还有没有明天?历史总会朝对的方向去发展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关乎每个普通人的命运:明天,我到底还能不能再叫辆七系宝马去见网友?

专车还有没有明天?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关乎每个普通人的命运:明天,我到底还能不能再叫辆七系宝马去见网友?

就在前几天,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然而,抛开那些正确的废话外,不难看懂:目前的《指导意见》对专车行业的推动依然是利空,专车行业的前景不容乐观。那么,专车行业到底在国内能走多远?

专车的未来会怎样我不敢断言。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专车的发展绝对是顺应时代的大势所趋。为什么?因为它的的确确解决了一系列生活痛点,创造出了价值。

首先,专车的出现,撼动了那些依靠吃老本收费钱的出租车公司。在很长时间里,出租车公司都没有有效解决消费者的出行痛点:司机服务不可控、车况参差不齐、在客户体验提升上无作为,缺乏行之有效的创新手段。很明显,传统出租车公司已经完全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节奏了。

其次,专车的出现充分通过社会闲置车辆创造出了全新的价值。各种灵活的专车模式,确实大幅度解决了消费者的出行烦恼,并且各大平台方通过绩效考核等手段,有效约束了专车司机的言行举止。一句话,有了专车我们出门出的爽了。不过,这里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很多人认为专车的普及很大程度上为交通带来了压力。我对这一观点并不认同。事实上,专车的便捷性仅仅是增加了消费者的体验,而没有强大到颠覆大多数人的出行方式。换言之,以前挤公交车的还在挤公交,该坐地铁的也还在坐地铁。不能说专车的出现,导致了交通压力增大。这一点,通过一线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上的人流密集度就可以一目了然。

网络专车解决了痛点,为什么还走得如此艰辛?

说个段子,记得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纺织机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凭借其超高的性价比受到资本家的追捧。然而好景不长:当海量的纺织工意识到自己一天的工作量将会被一台冰冷的机器分分钟取代时,抵制爆发了,更有甚者居然带头聚众将工厂的纺织机统统砸光,四处追杀发明者,以此来保护住自己的工作机会。当然,从宏观角度来看,纺织机的推动还是成功了。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当时阻止纺织机普及的个人和机构都不在少数。这又是何故?

让我们直指矛盾中心,纺织机真的会导致失业率大大增加?

——绝对不会。

在工业革命时期,有一个重大的经济谬误,这个谬误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完全的纠正,那就是:机器是导致失业率增加的元凶之一。正是这个谬误的存在,让看似可笑的纺织工打砸事件成为现实。那么机器是否真的会增加失业率呢?乍一看,我们似乎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力。但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时,答案昭然若揭。

首先,我们要回归到科技创新的本质。科技创新的第一要义,就是提高生产力,科技创新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结余时间,拓展其他领域。社会可以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完全要感谢技术进步带来的科技创新。有了更高的生产效率,我们才有了多余的资本,从而通过“交换”这一社会行为继续丰富社会结构。而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认同,网络专车的发展是科技创新中的成功案例,那么成功的科技创新何以推进不下去呢?

谁在阻碍生产效益提升的脚步?

不妨让我们继续追溯一下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工生命历程: 19世纪末的纺织工人数比世纪初增长了至少100倍。看起来是一个喜人事实不是吗?然而在机器得刚刚以普及的30几年中,英格兰至少有50000名针织长袜手工艺人被贫穷和饥饿所包围。自然,这些人成为了机器提升失业率这一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里,我们不能去用古典经济学那套为长远利益舍弃当下的策略来行事。不可否认,当纺织机器普及后,纺织工人的岗位空缺大大减少,导致那些手法不熟练的纺织工下岗待业,成为了科技创新的牺牲品之一。然而随着纺织机器的产量逐渐增大,纺织机生产工人的需求则会增加,新兴产业反而会带来全新的就业机会,而且在越复杂的社会结构下,这种创造力的正面影响就越大。用亚当·斯密《国富论》里的话说,社会的发展就在于细化分工。

很多时候,经济学上经常提到的“短视”效应经常困扰着我们,大多数人只能看到存量市场,而对增量市场熟视无睹。从早期的士农工商发展到今天,分工已经让我们所能从事的工种扩大了无数倍。创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一目了然。

拒绝改变,才是罪魁祸首

让我们再把视角转移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当纺织机的普及成为一种必然时,那些倾毕生之力学习纺织技术的年迈工人成为了必然的悲剧,他们往往失去了重新学习的精力和能力,成为变革的牺牲品。当然,除了这些人,很多曾经产生中间成本的管理机构和个人也成为了被颠覆者。

这一部分人已经和旧体制荣辱与共,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他们会动用目前所能动用的一切手段和渠道去阻止颠覆的发生。或是拒绝接受新鲜事物怨天尤人,或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机器的出现大加指责,了此残生。但是随着尘埃落定,世界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他们也就自然成为了被遗忘的loser.

说到最后,本文的目的并非去评判网络专车与出租车行业的是非功过,也不去断言未来的走向。历史总会朝对的方向去发展,而历史给予我们的唯一真理就是,改变始终会来。

热词搜索: 总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