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已经从当初单身男女自嘲的日子演变成一场零售产业的黄金盛宴。
“双11”已经从当初单身男女自嘲的日子演变成一场零售产业的黄金盛宴。
从2009年开始,“双11”今年进入第七个年头,阿里和商家在“七年之痒”的敏感时期都在改变:从原来的混战变为军团作战,从单纯冲量转为试水新举措,从单日引流到常态化融合,快递配送也从当初爆仓到现在最快次日达。
正如某汽车公司老总所言,参加“双11”不像是一场烟火晚会,而是要借此改造整个服务环节。相信这是经过七年后很多企业的想法。投入人力、物力不是为了凑热闹单纯卖点儿产品,企业更希望把这个万众瞩目的促销档当成试验田,不只是新产品,更多是“互联网+”时代怎么线上线下融合,哪些新服务新业务能被消费者接受,让创新更亲民、更实用。
尽管价格仍是刺激消费的重要利器,但告别消息不畅、物品有限的年代,谁家又能比对方便宜多少呢?你某款产品补贴200比对手低,他满减后1折,价格相差无几。再者说,品牌商也不是傻子,换个型号、增加个按钮,消费者谁能分得清?所以现在的价格战打不死对手也不会自残,品牌商更乐得观战。
商家在调整自身度过“七年之痒”,消费者也变得更加务实:从当初熬夜抢货到提前截屏做功课、对比价格后下单,曾经一晚抢购的宝贝半年后还没开封,如今可以平常心对待铺天盖地送券和红包雨了。
在刺激消费、实现双赢后,“双11”下一站去哪儿?其实,从今年商家的备战情况和市场反应看,它已经成为推动零售变革的发动机。当很多企业彷徨在线上线下融合时,阿里已经裹挟着上万家门店联手大促;在势不可挡的移动互联时代,京东和腾讯已在挖掘将社交流量转化成精准营销。拂去商家充满火药味的口号,正视这个由全民狂欢到零售产业同庆的促销节点,我们应该看到零售发展的大势所趋。活跃的企业是市场的开拓者和推动者,他们不仅走在政策之前,更激发社会发展的新思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