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族财富遇到慈善,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巴菲特曾说:“慈善已经不仅仅是慈善,也是财富管理的方法。财富管理的方法不仅是方法,也体现对财富的理解和智慧。”
当家族财富遇到慈善,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巴菲特曾说:“慈善已经不仅仅是慈善,也是财富管理的方法。财富管理的方法不仅是方法,也体现对财富的理解和智慧。”
而中国的企业家群体的财富积累和传承更夹杂着太多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和政策因素等众多因素,而在家族财富从一代往二代手中传承的过程中,许多矛盾、挑战、冲突和压力随之而来,如何看待财富,成为两代企业家共同思考和面对的难题。而家族慈善正是去引发两代企业家共同思考,通过慈善事业去理清财富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平台。
家族慈善我们在行动
5架专机,1000多名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深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是一支超有规模的“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行动队伍。而步长集团的赵雨晨就是这次志愿者大军中的一员。
父亲步长集团董事长赵涛这几年来设立了各种严格的“家规”,其中包括赵雨晨在内的十个第三代家族成员必须要每两年亲自参加一次“共铸中国心”活动。父亲这样的良苦用心背后,更是洞悉财富传承规律之后,将家族慈善融入到家族治理中,以家族精神传承来支撑家族传承。
而越来越多象赵雨晨这样的家族新生代成员以家族慈善或者企业慈善平台,融入家族,融入社会,并通过亲自参与慈善的过程,真正理解财富对于自我、家族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当财富遇到慈善
2015年3月19日,由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的儿子牛奔和女儿牛琼发起的“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获得合法身份。这也意味着继父亲牛根生2004年成立“老牛基金会”之后,开始第二代家族成员的慈善之路。牛根生家族的这种模式被称为“中国版的洛克菲勒家族慈善基金会”。
家族慈善基金会的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财团家族的发展,如富格尔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等,但现代家族慈善基金的兴起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成为全球家族财富传承与精神传承的成熟手段。而其社会影响力已经发展成为独立于政治体系和经济体系之外,超越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界限,超越了种族的隔阂,为全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力量。
以“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为首的现代家族慈善基金会,在过去的百年间不仅成为影响美国发展史的精神,更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家族对于财富观和慈善观的态度和方式。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一代约翰?D?洛克菲勒是个毁誉参半的企业家,曾被人称为“来自地狱的资本家”。他的前半生疯狂地积累财富,垄断了美国的石油产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十亿美元财富量级的富豪。后半生却全身心投入于慈善事业,1913年创立了国际性慈善组织洛克菲勒基金会,透过建立基金会这一长期散财渠道,进行遍及全球各地的慈善事业,也是彻底走向现代慈善、步入专业管理之路最重要的标志。
从老洛克菲勒身上集合的资本家的贪婪与慈善家的慈悲这两种极端矛盾的特质,似乎也是全球企业家的缩影。当拥有巨额财富之后,如何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财富价值观,又如何在道德层面、法律体系、运作模式等多层面上,在财富积累和社会给予之间找到平衡,是许多家族几代人共同的功课,也是家族财富和社会规则之间的一种博弈。
新生代企业家在行动
在从2015年7月5日到15日这十天中,赵雨晨和两位表弟跟随着爷爷赵步长、父亲赵涛等人一起走过地处川西藏区深处的地区。以地处马尔康县的梭磨乡为例,总共2500人,共有998人接受了共铸中国心专家的诊疗。
但是受制于条件限制和时机未成熟,赵氏家族并没有成立真正的家族慈善基金会,而是依托于“共铸中国心”这个以步长集团赞助发起的大型公益项目,从2008年5月16日开始至今已经捐款、捐物累计达4亿元。关于慈善,赵涛认为:“在慈善中获得了幸福感和内心的愉悦,超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快乐境界。慈善一旦成为人的精神追求,就会牢牢地成为他追求幸福感的一种方式,让他乐此不疲地不断去奉献社会、帮助别人。”
而对此赵雨晨在此行中有了更深的触动,缺少医疗条件而失明的八十多岁的藏族老太太,二十多岁便疾病缠身的小伙子……她希望能够为他们做的更多。而对于“财富”的理解更深的体会:“不是那些身外之物,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财富’,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贡献一份正能量,而从中所获得的满足感和快乐。”
2015年6月采访三一重工集团梁在中时,对于财富他的定义是:“别人给你的不是财富,只有真正内化成自己的才是真正的财富。”作为中国首富梁稳根的儿子,他如今靠每个月拿薪水生活。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三一基金会理事长,定位于“研究型基金会”,专业团队中有来自于他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校友。虽然这个基金会仍是公司基金会的模式,但已经是梁在中进行慈善的实践平台。
这条路刚刚开始,国内真正以“家族慈善基金会”运作的少之又少,虽然牛根生家族一开始就按照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的运作模式进行构建和策划。但自成立以来,也是一波三折。而宗庆后多年前便表示要成立家族基金会,但到2014年才成立了以女儿宗馥莉命名的“浙江馥莉慈善基金会”,实际上仍以浙江省娃哈哈慈善基金会下设项目的方式成立,挂靠在浙江省慈善总会下面,离真正意义上的家族慈善基金会相去甚远。
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建议:“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的模式适合国内家族学习和借鉴,可以先以合作的方式向他们学习。对于二代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先行动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去体会、理解和提升。即使可能在善的道路上犯一些错误也没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内在的财富和价值观内,人类高尚的一面就会不断地被开发,向唤醒自己的慈善之心。”
二代在慈善中找到自我
邵逸夫曾说过,“慈善家是企业家最高的境界”。国内真正称得上慈善家的企业家少之又少。纵观古今中外,企业家和商人却是另外一群弱势群体,即使他们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却也少有人可以象领袖、英雄一样成就千古美名。都说“投胎是门技术活”,作为众人眼中的幸运儿,显赫的家世,巨额的财富,优厚的生活环境。但是作为财富传承者,更要面临的最大的命题是“我到底是谁?”“财富对于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即使是当年的小洛克菲勒都曾经在巨额财富面前,几乎神经失常,他曾说感觉就像和自己的良心进行赛跑,要想在石油生意和慈善事业两种祖传家业之间找到心理平衡非常难,饱受煎熬。后来他选择放弃家族生意扩张和财富积累,而是把大半生时间用在如何将家族财富送出去,才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
佩姬?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掌门人戴维?洛克菲勒的女儿,曾经离经叛道,一度退出家族,改为母姓。父亲戴维?洛克菲勒曾在自传中写道:“佩姬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这促使她去怀疑她自己获得巨大财富和机会的体制是否公平,因为与此同时,数百万人正陷入贫穷……她相信,我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主要问题。”但最后她终于在慈善道路上跟父亲殊途同归,2001年与父亲戴维成立了“全球家族公益协会”,集合了全球超过100个主流政商家族,探讨“战略慈善”之路。
陈宇廷,中国台湾前副总统陈诚的孙子、台湾前监察院院长陈履安的儿子,也是“全球家族公益协会”成员,曾在麦肯锡工作,曾出家三年,后来担负起家族基金会“陈诚基金会”的运营,甚至曾一度被人指责败光家产。陈宇廷一度也灰心失望,最终发现他的使命,还是和父亲一起推动“觉性科学”,因为他最终发现:“慈善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归到人心,只有心打开了,才是真正的慈善。”
不要再捐希望小学了
根据中欧家族传承研究中心发布的《治财有道——中国民营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的调研显示,只有37.7%的财富拥有者对慈善活动感兴趣,以家族名义的慈善仅占到3.7%。中欧家族传承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芮萌教授建议:“慈善事业并不完全是富裕人群对于社会的责任,家族慈善也代表了一种新型的财富观,意味着财富拥有人群对于创造财富、管理财富和传承财富形成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此外,目前中国企业家的慈善方式仍然十分单一,捐款的流向中对于教育领域的投入占比接近一半。但其实目前最不缺的就是建希望小学,甚至出现许多的烂尾工程,其背后的许多软性体系才是真正缺乏的。而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张嘉伟强烈呼吁:“请二代们不要再捐希望小学了。”包括美国的慈善基金会都在进行变革中,进行各种模式创新和项目创新。
从目前国际家族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模式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资助型,以进行慈善项目资助为主,也是最主要的方式;一种是运作型,进行慈善项目的运作。2007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则提出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即“影响力投资”,即是进行商业和慈善的结合,通过投资理念的商业运作投资回报来做慈善,获得财务回报和社会影响力的双重回报。
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社会影响力投资在中国》报告中表示:“影响力投资就是义利并举、公益与商业相融合的投资。”这种模式也得到了国际家族的新一代接班人们的青睐,成为全球慈善创新和社会创新的趋势。可以预见的是,拥有国际化视野和国外教育背景,以及一定的资本运作能力的二代们,将突破传统的慈善观念和运作模式,越来越多的对影响力投资等新方式更加关注,运用商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
慈善与商业结合之路
无形却伟大的财富
艾略特?唐纳利这几年来中国尤其频繁,作为美国“印刷大王”唐纳利(Donnelley)家族的第五代,艾略特如今有多重身份,作为家族第五代继承人,同时也是芝加哥白沙集团投资基金合伙人、美国西部慈善发展论坛的主席。
作为第五代继承人,又是投资家,但艾略特更愿意定位是慈善家。他认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和概念都可以来改变世界,改变别人的生活。“你要相信你的才能、投入、想象力,这些都能够使你成为一个很好的慈善家。这与是不是有钱没有关系,而是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够改变世界。”
但在13岁之前,艾略特并不知道自己来自于显赫家族。有一次他在翻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时候,发现有一家企业的名字与他的姓氏一样。艾略特觉得很有趣,就告诉了父亲。想不到父亲的回答是那的确就是他们的家族。之所以艾略特的父母没有在一开始就告诉他有关家族的事情,并且选择在加州,而不是家族企业诞生地芝加哥来抚养他长大,不仅是为了避免艾略特过早受到家族企业光环的影响,“不单在中国,在美国,拼爹或者富二代、官二代也面临很多压力。第一代经常是白手起家创造财富,第二代是生活在第一代人的阴影之下,对于我们第三代、第四代或者是第五代的人来讲,实际上有的时候家族这种辉煌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份礼物,也是一份负担。”
更加重要的一点,是想让孩子懂得——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个人的独立、个人的意志和个人的能力成就自己的一切。就像唐纳利家族创业之初,虽一无所有,白手起家,但凭借勤劳与努力一样可以成就一番霸业。
艾略特一直都很感激父母把他带去加州生活,让他有机会在伯克利大学成长。“在那样一种环境当中,我同那些教授的孩子们共同长大,这样的成长环境给我带来了比金钱更重要的财富。”父母还时常向艾略特灌输要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理念。因此艾略特也一直投身于社区服务,在他眼中,财富不仅仅是金钱,它也意味着个人应当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家庭是重要的,但是企业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所在的社区都是其家族企业生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这样的理念在我们的家庭当中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最重要的财富不是你的名声,不是你的金钱,而是我们最根本的价值,这是我们家族非常伟大的财产。”
从家族慈善基金到家族办公室
唐纳利家族慈善的发展从慈善基金会到家族慈善信托,再到家族办公室以及不同代际的基金会,这也是美国家族慈善模式的典型代表。
早在1952年,艾略特的祖父母将价值6250万美元的大陆石油公司股票捐出,创立了“以推动慈善、科学和教育为目的” 的家族慈善基金,捐助了芝加哥艺术学院、Presbyterian医院、耶鲁大学及芝加哥大学等。
1983年,艾略特的祖父退出了董事会,创立了家族慈善信托,并承诺将在今后25年里以唐纳利集团股票的形式每年向其投入125万美元。从法律主体上来说,基金会和信托是相互独立的,但都聚焦于生态保护、教育、艺术团体和社会福利等领域。截至2012年底,唐纳利慈善基金会的资产规模超过了1.6亿美元。
1994年,艾略特的祖父去世,父亲和祖母成立了唐纳利家族办公室,进行家族资产、慈善等事务的管理,并进行新的投资扩展。如今艾略特和兄弟都为家族办公室工作,并进行第五代的新战略转型,将家族印刷企业转型为高科技公司,并对硅谷的高科技企业、金融打印技术公司等领域进行投资。
2014年是家族企业150周年,而2015年夏天,家族约150名成员在1930年艾略特祖父买下的度假屋里进行两年一度的大聚会。家族中的第四代中仍有半数为集团工作,但到了艾略特这一代中,只剩下三四个,其他大都已经分散在学术、艺术、律师、医生等不同领域。
慈善与创业相结合
唐纳利家族的每一代人还有建立独立的家族投资基金的传承,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也可以使同代人互相合作。艾略特的父亲建立了第四代的投资基金,艾略特也联合第五代兄弟姐妹们建立了芝加哥白沙集团投资基金,成为加强家族同代联系的平台。艾略特在1994年加入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一个领导力项目,并改变了他的一生,尤其是其提倡的“影响力投资”的响应者,希望通过商业与慈善的结合,以金融投资的运作和当今世界的社会问题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进行创新型投资,家族财富得以传承,又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带来好的社会影响力。
“我的父亲是公民企业家,他愿意回报社会。而我所考虑的是如何用这种创新方法,利用技术可以将不同的资本形式,在我们的家族生态系统中不断地推动家族品牌的声誉。我相信这不仅创造的是真实的财富,还包括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要保持家族的财富,同时参与到创造社会效益当中去。以非常有战略的方式去考虑这些新的资本。我相信也为未来的数代传承过程当中有更多好的机制安排。” 艾略特表示。
那么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艾略特解释道,以前传统的慈善方法是成立慈善基金会来进行运作,主要为了解决社区问题,比如建一所医院或者学校,体现了个人的社会责任。但是今天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多是全球性的,诸如全球变暖、空气污染。家族企业想要做慈善,首先可以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空气污染,如果家族企业是从事煤矿生意,那么可以把目光聚焦于有关未来煤的环保发展中。除了投资,还可以做一些社会项目,比如能源利用、节能环保,通过发起一些社会运动,来呼吁大家去解决问题。
“当然慈善事业在世界各地都存在不被人信任的问题。但如果你真的是抱着做慈善的初衷,而不是以赚钱为目的,那么在你做慈善的同时,你还是可以获得一些经济价值。在你可以获得利润的同时,你也改变了整个做慈善的结构,也增加了你做慈善的业务资金量。”这是艾略特正在努力的方向。
唐纳利家族艾略特?唐纳利(Elliott Donnelley) 美国印刷大王唐纳利家族第五代继承人芝加哥白沙集团投资基金合伙人
在美国,只要一提起“印刷大王”,唐纳利家族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1871年于芝加哥开设的第一间小小的印刷厂算起,在经历了150年的发展与传承后,RR Donnelley & Sons公司如今已是全球印刷巨头,在全球开设了超过600个分部,业务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种类,包括出版、消费电子、科技、金融、服务、零售……
艾略特的曾曾祖父母曾是贫穷的爱尔兰裔美国人,通过十分努力的工作,他们把所有积蓄都投入于在芝加哥建造印刷厂上。“我的曾曾祖父当时就立愿,一定要努力工作,一定要有非常高质量的生活,同时,也一定要服务社会。”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这家印刷厂后来毁于一场大火中。不过艾略特的曾祖父凭借公司的良好信誉,获得了一笔贷款,东山再起。在那之后,曾祖父还把企业业务扩展到一些小城市,并开始投身于电话产业以及公益慈善事业,如资助失学儿童等。
牛氏家族基金会中国版的“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
2015年3月19日,“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在北京市民政局获得合法身份。根据北京市民政局官方网站上公布的信息,该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为200万元,业务范围是“通过支持儿童福利和青年创业支持项目关注下一代发展,用创新慈善理念引领社会进步”。
作为国内知名企业家牛根生的女儿和儿子,牛琼和牛奔却少有露面。一年前在首届中国慈善论坛上,牛琼在演讲“我的家族慈善之路”中也坦承:“多年前父亲把辛苦半辈子积累的财富,我们自己还没有享用就全部拱手他人,当时我有一些不理解。后来慢慢的理解到真正的财富不仅仅是拥有它,而更多的是发挥其价值所在,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让整个社会充满信心,充满爱心,这也是促使我参与慈善事业的原因之一。”
她的这番话也代表了许多二代在面临父辈财富和慈善之路的心路历程,从不理解不接受,到参与其中之后,逐渐的接受。父亲将半生的财富以“老牛基金会”的方式进行信托和慈善运营,捐赠资产价值超过40亿元人民币。而十年后他们兄妹也沿着父亲当年的路,成立了“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并将在父亲的鼓励下以自己的方式去运营和管理。而这种模式也是父亲一直主张的参照国际家族慈善基金会的运作,被称为“中国版的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
父亲牛根生的慈善之路
对于许多中国的年轻一代来说,父辈积累的财富既是自己的荣耀,也将是自己事业和生活的更高起点和平台,但是被誉为“全球捐股第一人”的父亲牛根生却在十年前便要求牛奔和牛琼签下了一份捐赠协议。
2004年10月16日,他们兄妹二人和母亲申淑香各自签署的《授权声明》,表示:“同意牛根生对其蒙牛股份及红利所做出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安排;同意牛根生签订的捐赠协议,并完全认可捐赠协议的内容。”这也意味着以后牛根生一旦离世,这些股份的红利的全部要归老牛基金会,家人只领取相当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生活费。
2005年1月,牛根生正式捐出全家人在蒙牛乳业所持的全部股份,成立中国第一家非公募家族基金会 “老牛基金会”,牛根生的构想是境外资产以慈善信托方式,交由专业理财团队打理,而境内蒙牛公司股份通过老牛基金会持有,以进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牛氏家族的人并不参与公司日常管理。最终的计划中是股份红利所得的51%归老牛基金会,49%归个人支配,而实际执行据说是红利的67%归老牛基金会,33%归个人支配。
深受牛根生的影响,牛氏家族成员已经实现全员慈善,除女婿赛音身为公务员没有参与外,妻子申淑香主要从事老人关怀,儿子牛奔则注重环境保护,儿媳陈霄鹏从事文化教育,女儿牛琼从事儿童关怀。而在牛根生的感召下,他的蒙牛乳业创业团队中的十四位高管响应,将来自外资股东奖励股份50%的售股收入捐入老牛基金会。
不过,2011年,中粮收购蒙牛之后,牛根生最早的要以慈善基金控股企业的规划也随之流产。但是仍成为中国家族慈善基金通过慈善信托方式的勇敢尝试。
牛氏兄妹的慈善传承
牛奔,1982年出生,留学英国学习财会专业,先后在北京、上海工作,此后回到呼和浩特进入中国银行工作。最终在父亲的建议下,参与家族慈善。牛奔坦言并不能全部理解,直到参与进来,才理解了父亲的用意,以及慈善的专业。
而2011年和2013年,牛根生带着他们兄妹二人拜访洛克菲勒家族,他们想成立兄妹基金。在2014年,二人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筹备立“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
多年来一直看着牛氏家族基金会发展的社会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透露,目前“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已经和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接洽,并就合作方式及细节等进行深入沟通,可能有望于近期开始实质性项目运作。
“老牛基金会”被称为是国内第一家按照洛克菲勒基金会构思建立的家族基金会。而与洛克菲勒家族的理念相似的是,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也是由第三代成立的家族基金会,而“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与其正在准备进行的合作,更显示出牛氏兄妹对于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的理念的认可。
而“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还是“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联盟”的17家发起单位之一,而据“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联盟”副秘书长周旭峰透露,牛氏兄妹也在学习和探索“影响力投资”方式。这种方式也是新一代企业家更接受的一种能够将慈善与商业进行结合的基金会运作机制。
中国式现代慈善家族基金会运作模式
虽然现在“老牛兄妹公益基金会”的运作模式还不明朗,但是从“老牛基金会”的运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牛氏家族的家族慈善基金的运作模式,也将沿袭专业化管理模式。
牛根生多年来也走访了洛克菲勒家族等国际家族, 2015年5月22日,又带着老牛基金会的工作团队,到美国西雅图访问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他希望在环境保护、文化教育领域,探索一条“公益全球化、项目国际化”的慈善之路,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亨利?保尔森基金会、英国查尔斯王子慈善基金会、托尼?布莱尔非洲治理倡议、法国戴高乐基金会等众多国际著名慈善家族和机构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基金会还聘请深德公益咨询联合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进行战略规划咨询服务,制定的新战略规划。
“老牛基金会”定位于“中国式现代慈善家族基金会”,从组织架构来看,“老牛基金会”的理事会由知名企业家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亚太区总干事张醒生担任理事长,原蒙牛集团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雷永胜任秘书长,理事包括TCL多媒体集团有限公司、A8电媒音乐控股有限公司非独立执行董事吴士宏等各界人士。
据老牛基金会官方网站批露,截至2014年底,共累计与129家机构、组织及个人合作,开展了153个公益慈善项目,遍及中国29个省市及美国、加拿大、法国等部分地区,公益支出超过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44.25%。
2014年也是老牛基金会的国际化年,启动了两个国际项目开启。一是从2014年7月正式启动的“非洲治理倡议项目—支持马诺河联盟的有效治理”,提升非洲国家的治理能力,二是和保尔森基金会,推动全球环境保护及中美两国的可持续经济增长。而大部分项目采用“资金配比”的合作方式进行运作,以撬动更多的资源,做更大的项目。
也如老牛基金会秘书长雷永胜在中国慈善家论坛上演讲所表示,“家族慈善一般都是‘子承父业’代际相传,如果说”财富“是一种看得见的”显性“传承,而从心里长期累积起来的美德、文化、文明等看不见的传承,则是一种”隐性“传承,而这往往是被人们忽略的一种珍贵的东西,家族基金会的传承会天然地附带这种‘隐性’传承。”
魏雪传承祖辈慈善之心华
萌基金创始人魏雪是知名企业家李东生的妻子,夫妇俩在公益上可谓 “术业有专攻”,他们很早就共同投资成立了慈善专项基金华萌基金。
魏雪其实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曾经名震一时的电视剧《大宅门》原形“白氏家族”的后人,外祖父是“白敬宇药行”的第十五代传人白瑞启。而白氏家族在百年间经历了从巨富到归零、再到如今复兴的时代变迁,解放后穿越近半个世纪,魏雪更希望能够再通过家族慈善,重新建构起曾经的白氏家族精神。
精神财富靠仁爱力量传承
“白敬宇药行”最鼎盛时曾在全国开了设24个分行,上世纪20年代,白家药品还拿到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但随着历史的更迭,家族几经变故,由盛到衰。如同《大宅门》电视剧中最后的结局一样,白氏家族经过资本主义改造和私有企业公有化的过程,曾经的繁华如过往云烟消散。
魏雪出生在文化大革命年代,正是家境最贫寒的时候。即便是这样,魏雪的母亲也常常告诉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曾经是白氏家族的精神。父母的教育让魏雪明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要保持一颗善良、高贵的心。
祖辈们在以往的贫困岁月,常年设立孤儿院收养孤儿,设粥厂施粥救济穷人。令她想不到的是,在解放前的旧社会,祖辈早早开始关注女性项目,为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进行职业培训,还设立了编席厂,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让不少贫困家庭生计得以维持。祖辈长期所做的慈善义举给魏雪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她脑海中“公益慈善”的雏形,也成为她为之追求和传承的家族精神。
在百年家族剧变的过程中,如今可以传承下来只有这些家族慈善的理念。可惜如今白家传承下来的直系白姓的已经不是不多了,而像魏雪这样的旁系们,有的已经默默无闻,有的正在经营着不同的产业,正在慢慢恢复曾经的精神。
应该说,这就是魏雪从白家传承下来的“家族财富”。7月11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家族传承论坛上,魏雪分享了她独特观点。在她看来,家族的财富因为种种原因有聚有散,但精神的财富是可以代代相传的。这种传承所依靠的是仁爱的力量,以及不断创新的公益慈善精神。相对于物质财富来说,魏雪认为家族精神、家族文化的传承才是家族财富传承的核心。物质财富的传承是很容易断的,也容易被人们忘记,但家族的精神文化和精气神却能够支撑家族传承得更长久。
2007年,魏雪与先生李东生共同投资800万元,成立了慈善专项基金——华萌基金,并开始资助贫困优秀高中学生,帮助他们完成高中和大学学业。华萌基金的奖学金项目到现在已经持续了8年,共资助了学生500名,累计向教育领域投入资金达6000多万。2012年,是魏雪将教育公益引入专业化操作的坐标点。华萌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从团队配备到项目设计、从品牌传播到资金监管都有了成体系的运作。
向祖辈慈善之心致敬
魏雪认为,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财富是社会发展的必需,精神是社会文明的灵魂。而财富的精神则是拥有财富者的思想,是在创富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当创新精神遇上财富精神,二者所迸发出的激情将是炙热与持久的。
“我和我先生都是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先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愿意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通过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回馈社会。”华萌基金的成立是源自魏雪和李东生对教育的渴望。
纵观国外能够传承几百年的大家族,如知名的阿斯特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瓦伦堡家族、德国汉高家族、日本金刚家族、美国沃尔玛家族等,它们最大的共性是拥有着一套完整的家族文化和价值体系作为主导,都能够具有让家族集中在一个目标下,让所有人携手努力的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就是家族的文化和精神价值。“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做些小事。”偶像特蕾莎修女的这句话已成为魏雪慈善理念的最好阐释,也体现出魏雪对祖辈慈善之心的致敬。
作为家族财富传承理念的倡导者与实践者,魏雪希望华萌基金作为家族的精神财富进行传承。“华萌基金是我给家族留下的一笔最珍贵的财富,从表面上看,做慈善是在不断的付出,付出金钱,付出精力。但它将给家族带来一个积极向上的目标,让所有人携手努力的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就是家族的文化和精神价值。”她坚信在在几十年、甚至百年之后,其家族也有为之传承、为之骄傲的精神财富。
向公益3.0努力
目前华萌基金会作为运作型基金,主要是还是教育为主,但是又突破传统的运作模式,不仅以资助为主,而是打造“学生全面培育的生态圈模式”,并利用互联网时代,进行公益慈善手法的不断创新。
华萌基金会对资助人群进行数据化评估,如通过对教育公益类捐赠历史的分析发现,51%的资金投入到高等教育,34%投入到义务教育,而普通高中的教育投入只有5%,是国家资助投入程度最低的。而高中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黄金阶段,是一生命运转折的重要时期。
所以华萌基金会针对从高一新生入学到大四学生毕业的不同校园阶段,在资助模式上进行持续创新,为孩子们设立了有针对性的发展活动:为高二的学生设计大学游学、暑期夏令营;建立了高中阶段综合素质发展评估指标,和大学圆梦奖学金直接挂钩;为大学在读的华萌学生设计暑期实习计划和公益实习计划,帮助他们深入的了解社会;搭建“华萌学友会”平台,建立起全方位的“华萌基金生态圈”。
魏雪强调:“我们不希望制作一个个考试机器,我们希望成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我们培养每一个华萌的学生要对自己负责,对社会有爱心,帮助他们建立他们的人生观。他们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关爱,形成合力,还会一起帮助他人。”
目前华萌基金会仍是资助型基金的运作,但未来的目标是向类似于“影响力投资”的公益3.0方式运作。华萌基金会副秘书长刘磊表示:“现在我们做的项目还处于2.0到3.0的过渡过程中,没有完全形成一个造血机制,这也和国内的财税政策和公益限制有关。真正的公益3.0需要进行公益投资,能够实现一定的盈利,才可以自己造血。”
中国慈善事业有待发展
2015年7月,中欧家族传承研究中心发布的《治财有道——中国民营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的调研显示,只有37.7%的财富拥有者对慈善活动感兴趣,其他人要么不感兴趣,要么无所谓。随着富豪人数的逐年递增以及富豪门槛的提高,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脚步似乎还有待发展。目前国内财富拥有者对于慈善的认知还较为狭隘,并没有意识到慈善可以成为财富传承的有效手段之一。
慈善参与方式
慈善捐款的流向中发现,对于教育领域的投入占比接近1/2,这说明财富拥有者们以至于整个社会对于教育领域极为关注。但也说明目前慈善尚未形成明确清晰的体系。
慈善名义
以家族名义的慈善仅占到3.7%,可见目前国内财富拥有者对于慈善的认知还较为狭隘,并没有意识到慈善可以成为财富传承的有效手段之一。
慈善渠道选择
目前可供大众选择的慈善渠道并不完善,传统的红十字会和希望工程仍旧占据了60%以上的方式。基金会的模式正在逐步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