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能合作提速

运筹国际产能合作,中国有望赢得更多和平发展的伙伴,从中获取持久红利,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增长添加新动能。

行驶在临近大连湾的公路上,一片立满了钻井平台的海岸引人注目。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曾站在海边远眺这片繁忙景象,动容地说:“钻井平台用于开采海上油气,要求技术精、造价低,而中国装备全球性价比最高。只要充分抓住国际产能合作机遇,东北未来会大有希望。”

这些由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以下称大船重工)为欧美客户生产的钻井平台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DSJ系列,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DSJ300自升式钻井平台配套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5%。而一般来说,海洋工程配套设备约占海洋工程装备总造价的70?80%,中国在高端海工装备的自主配套率上仅为5?10%。

“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国际市场的推动。”大船重工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这款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作业海域以中东地区为主,作业环境相对不那么恶劣,因此对国际客户来说高性价比就成了装备采购的重要因素。

这也正是大船重工寻求突破的契机所在。为了能够满足国际客户的需求,大船重工不断提高装备的国产化率,以提升自身产品的性价比,靠着来自国际市场的助力,这款自升式钻井平台无论是在市场还是技术上都多有突破。与此同时,大船重工回馈给客户的则是大幅降低装备的采购费用。

不仅大船重工从中获得收益,国际客户以及钻井平台的作业地区也都受益匪浅。大船重工在践行着当下一个热门话题——国际产能合作。

“走出去”的新路径

国际产能合作作为一个概念,流行起来的时间并不长,却已成为中国继“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倡议后,为全球经济增长添加的又一新动能。

通过梳理李克强总理今年以来的行程,不难感到这位“超级推销员”对国际产能合作的高度重视。

9月10日,李克强出席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在全文7000字左右的内容中,光国际产能合作相关内容就占近三分之一的篇幅。

李克强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就是要重塑有利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更加均衡和普惠的全球产业链,打造互利共赢、包容共进的世界发展和利益共同体。

不难看出,国际产能合作的核心理念,即位于全球价值链上不同位置的国家,通过多方产业、资金及技术的深度合作,提升各自位置,重构价值链,实现“多赢”格局。

中国上能与高端技术和资本要素对接,下能与广大新兴市场合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基于全球视野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势必给中国带来更多红利。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主动适应新常态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中国企业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变化趋势,同时也是参与国际产业分工,驾驭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一种必然选择和重大机遇。”商务部特派员方蔚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定义国际产能合作

作为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亮出的一张新牌,国际产能合作的提出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深化,最后实现多方认同。

这一过程首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展开。2014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会议上李克强明确提出与国际产能合作的有关内容。

一个多月后的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出现了“部署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议题,并研究讨论了两个多小时。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产品出口国,从轻工产品到核电高铁,从单一制造到技术资本服务,对外贸易结构正在从过去以贸易、能源资源为主转向制造业、高科技等多元化组合,并逐渐扩展到更为广泛的政治、安全、经济等领域。

“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对于当下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在国家层面上,提供了推动转型升级、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重大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全面提升研发及生产能力,逐步建立高效的全球化管理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忠钦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随着李克强总理在不同场合的多次阐释,国际产能合作这一战略轮廓也逐渐变得清晰。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不仅明确了国际产能合作由政府推动、企业主导、金融支持的运作模式,还在专项财税支持政策、融资支持、中介机构、政府服务等方面均有突破。而这也是首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被誉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路线图”。

“在我看来,国际产能合作的实质应该是产业的合作,而眼下正是一个极好的窗口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现在不仅发展中国家,包括中东欧的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基础设施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甚至有些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面临老化等问题。而据世界银行数据库和联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在22个工业产品大类中,有7个大类产量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包括220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这使得中国在这方面的性价比有很强的竞争力。”朱森第说:“但需要注意的是,国际产能合作绝不是要将国内的落后产能淘汰出去,而是要让富余的产能和自身优势与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产业层面上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

分析人士指出,关于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模式思路,首先是加强产业体系竞争力,将装备、技术、管理、标准和资本尽可能多地“组团”,积极探索多种合作形式与合作对象深度融合,避免合作方式单一化;其次是,找准自身优势,先做出来一两个样板项目,将产能合作、产业链形成“长效合作”;再次,要以企业为主导,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政府也要为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超级推销员”

随着国际产能合作从最初的“双方”合作演进至今的“多方”合作,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

2015年5月,《意见》发布一天后,李克强踏上了就任总理后首访拉美国家的行程。“国际产能合作”成为此次出访中贯穿始末的核心理念。

访问期间,李克强首次提出了中拉产能合作“3×3”模式,这意味着,中国与拉美产能合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路径,即契合拉美国家需求,共同建设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实现企业、社会、政府三者良性互动,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

最新的进展是,继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东盟基金、中阿基金之后,9月1日,人民银行、外汇局会同国开行发起设立了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0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李克强总理出访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拉美四国期间签署的基建、产能等实际项目及意向协议,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从签署的一系列大单中不难发现,中拉经贸合作的重点已经开始转换,以基建为主导的产能合作项目,正在开始取代传统的资源能源合作。

一个多月后,李克强总理再携“国际产能合作”出访欧洲,并使这份国际产能合作的成绩单进一步丰富,中国与比利时签署12项双边合作文件,金额超过180亿欧元;中法两国政府共同发表了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联合声明和中法核能合作联合声明。

中国的中端装备与法国的核“芯”技术结合起来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存量资产得到盘活,促进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对法国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出口与就业;而对第三方市场而言,则意味着获得更高性价比的装备与核“芯”技术,提升自身工业化水平。

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出席中欧工商峰会时,李克强说:“2014年,中欧每天的贸易量就超过17亿美元,全年贸易额超过6000亿美元。中欧作为全球两大重要经济体,应该携手共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这是李克强与容克的第一次会面,而“国际产能合作”与容克提出的“欧洲投资计划”不谋而合。最终,中欧双方达成广泛共识,同意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并尽早达成一个全面的中欧投资协定。

有分析指出,基于国际产能合作这一全新思路,实现双方发展战略对接,有望使双方经济合作的层次升级到长期发展的战略层面。不难看出,国际产能合作的多维度共赢正是其奥妙所在,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将赢得更多和平发展的伙伴,并从中获得更加持久的红利。

据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透露,发改委已经和外交部一起对60多个国家进行了需求调查,初步圈定了15个意愿比较强烈、基础比较好的国家进行产能合作,这些国家分布在亚洲、非洲、拉美和欧洲。“主要是通过投资建厂,建设生产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建设产业集聚区来实施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原则是‘国际惯例、商业原则、企业运作、政府引导’。”

哈萨克斯坦第一批确定的25项产能合作早期收获项目约230亿美元,最近选定的第二批42项合作项目,涉及金额达到300亿美元。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表示:“确立国际产能合作计划目标后,与一些国家的产能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仅仅与哈萨克斯坦几个月的合作,订单预计就超过500亿美元,相当于2014年全年出口额的一半。”

而这一良好开端,同样源自李克强总理的一次“超级推销之旅”。2014年12月底,李克强总理出访哈萨克斯坦,在与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共进早餐期间,围绕“中哈产能合作框架协议”初步敲定了一份价值180亿美元的大单。

这是国际产能合作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篇章。

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