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奶粉缘何对华再“开闸”

近期,澳大利亚当地一些连锁药房开始提供婴幼配方奶粉直邮中国的服务,此举引发澳大利亚人的不满,他们认为中国本土的采购和经销网络利用澳奶粉在社交媒体销售,从而获取大规模的利润。

近期,澳大利亚当地一些连锁药房开始提供婴幼配方奶粉直邮中国的服务,此举引发澳大利亚人的不满,他们认为中国本土的采购和经销网络利用澳奶粉在社交媒体销售,从而获取大规模的利润。

而之前澳多家药房和超市一度推出限购措施,当时中文限制买家购买数量的标签贴满澳大利亚科称斯(Coles)和沃尔沃斯(Woolworths)等超市,以防中国人疯狂抢购本地奶粉,既然澳大利亚本地奶粉需求仍未被满足,那么为何最近澳大利亚零售商又选择向中国买家重新“放开”奶粉购买呢?

中国市场的“诱惑”

中国对澳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其他保健品的需求直线上升,有报道称,大批中国留学生在海外购买婴幼儿配方奶粉并在黑市出售,导致澳当地的奶粉出现严重短缺。包括ChemistWarehouse在内的多家澳大利亚药房和超市其后推出限购措施,确保本地居民的需求,但事实证明措施难以执行到位,货架上的奶粉仍被抢购一空。

据《澳洲日报》报道,悉尼市民对中国人抢购奶粉现象感到“极为愤怒”,并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泄自己的不满。其中有市民上传一张ChemistWarehouse在货架上的告示,上面写着“直邮中国,只需7~10个工作日;9月特价:7.5元/千克”。目前未知ChemistWarehouse为何推出该服务,但当地媒体认为,该连锁药房将目光瞄准更大的海外市场份额。

根据欧睿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婴幼儿奶粉最大市场,2014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零售额达1080亿元,预计2016年中国配方奶粉市场将突破1200亿元。券商预测,单独二孩政策将为国内婴幼儿乳粉市场带来10%~20%扩容。

贝拉米公司首席执行官麦克贝恩(LauraMcBain)就直言:“定量供给奶粉是有原因的,海外市场特别是中国的需求是巨大的,因此我们的销量也不断暴涨。”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乳业的涌入,不断扩展新的产能。这些项目每年大约会新增41万吨婴幼儿奶粉的产能,相当于2013年中国市场总量的65%。在此背景下,荷兰合作银行预计,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在未来五年间,增速将明显放缓。相比2000年至2013年,2015年至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降低一半,仅为7%至8%。

性价比的选择

归根结底,直邮奶粉之所以受到中国买家追捧,主要是因为价格的优势以及放心的购买渠道。

长期以来,洋奶粉价格之所以被抬高,除了消费者的追捧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渠道费用层层加码。著名乳业专家王丁棉对此表示,国内最大牌的婴幼儿奶粉生产成本仅占终端售价的20%。也就是说,一罐售价二三百元的奶粉,实际成本不超过五六十元。那么当中200~250元的高额利润究竟去哪儿了?业内人士指出,从进囗洋奶粉成本构成来看,“岸前成本”只占25%,“上岸后成本”占75%。后者主要从层层加码的渠道成本中积累而来,这也造成了许多在国外“接地气”的洋奶粉,到中国后摇身一变成为“高帅富”,售价远高于境外。

据母婴育儿社交购物平台“妈妈联盟”相关负责人对国际商报记者透露,目前网站销售的婴儿奶粉品牌主要是贝拉米、可瑞康,还有成人奶粉。其中贝拉米婴幼儿有机奶粉1段两罐的售价是365元,这个价格比国内一些奶粉品牌还便宜,一般家庭都可以承受。

市场监管迎考验

澳大利亚是中国乳制品第四大进口来源国,占中国从世界进口份额的4.4%。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中国设置了5、10以及12年的过渡期,乳制品的平均税率由12.3%降为0,其中协定生效后12年,奶粉的关税将由10%降为0.

对此,资深乳业分析师宋亮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长期来看,随着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不仅仅是婴幼儿配方奶粉,未来海外各类质优价廉的乳制品、肉制品、生鲜食品、快消零食等都将涌入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与此同时,进口的方式不再是传统大批量组织进口,目前通过海淘、跨境电商等方式,促使进口呈现“碎片化”发展态势。因此,无论从进口量还是进口方式,都对进口食品的监管提出考验。“最近,婴幼儿奶粉跨境电商急剧升温,但目前我国对跨境、小批量甚至碎片化的进口难以监管,使跨境电商奶粉存在一定购买风险,消费者利益无法保障。”宋亮提醒国内消费者注意。

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