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转型难,有人说难在利益集团阻挠,可是到底谁是利益集团?谁也指不出来;有人说难在路径依赖,可是这并没有什么用处。最近我在一件小事中经历的心路历程使我顿悟:破题城镇化转型,难在真正触动灵魂的转变。
城镇化转型难,有人说难在利益集团阻挠,可是到底谁是利益集团?谁也指不出来;有人说难在路径依赖,可是这并没有什么用处。最近我在一件小事中经历的心路历程使我顿悟:破题城镇化转型,难在真正触动灵魂的转变。
从冲豆浆看人的惯性
以前我冲豆浆一直不得要领,总有些疙瘩冲不开。经过不断改进冲法和水温,虽略有好转但仍不理想。有一天我突然鬼使神差地冒出一个念头:为什么一定要用水“冲”豆浆粉,而不是把豆浆粉加到水里“泡”呢?一试,果然立竿见影。仅一个顺序颠倒,效果迥然不同。
相信读者中一定会有和我一样坚持“冲”豆浆的,也会有一直坚持“泡”豆浆的。泡者认为泡法天经地义,冲者以为冲法自然而然。究其原因,以我为例进行分析:我数十年如一日地“冲”豆浆,拿到豆粉就拆包、冲水、搅拌,动作流畅,一气呵成,熟练到已经不需要思考,这是行为惯性;每次冲豆浆,我心中那个强大的“冲”字,指挥着我的动作,虽然也偶有改进的冲动,但几次改进未果,便偃旗息鼓,恢复“自然”了,这是思维惯性;和人谈及此事,自然用的也是“冲”字,说者未觉不妥,听者也不留意,还在潜移默化地强化这种习惯,这是语言惯性。思维、行为和语言的三重惯性牢牢绑架了我的习惯,使得我错过一次又一次改变的机会。
一个人改变尚且如此之难,那么很多人呢?是改变更容易还是更难呢?只简单看一个例子就知道了,只能是更难:想当年,茶仙陆羽改煮茶为泡茶,改加作料为不加作料,有多少人讥讽他离经叛道!
城镇化路径依赖背后之“因”
PPP无疑是破题城镇化转型的有力工具。但这个过程和冲豆浆相比,又何止难千万倍!仅从政府这一个主体看,就面临着三重困难:
一是学习接受难。中国政府是典型的“大政府”,不要说PPP,就是城镇化,也只是政府万千工作中的一件,说小到如冲豆浆也并不夸张。那么一个领导干部几十年坚持一个观念不改变,又有何理由过分苛责他?就算改变一个观念像改“冲”为“泡”一样,有那么容易吗?PPP如今都如日中天了,到偏僻地方的基层部门谈PPP,仍然会有人一脸虔诚地请教你:“3P是啥玩意儿?”
二是行为转变难。政府部门条块分割,强调步调一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行为习惯,没有哪个部门愿意当露头橼子出头鸟。43号文下发后,一时讨论热烈,但就是没有人轻易行动。对自上而下的政策,基层向来缺乏行动的动力。怎样立项、怎样实施、怎样评价、怎样签协议、怎样防范风险、参与决策的部门有多大责任等,通通都要问一遍。上级给不了答案,下级就给不了行动。
三是灵魂深处的利益观念转变难。这才是躲在“路径依赖”后面的“因”,路径依赖只不过是作为借口的一个“果”。我国官本位传统根深蒂固,政企关系天然被认为是不平等的官民关系,政企对等合作简直是天方夜谭。说到底,官本位思想是对优越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无限留恋和成瘾。李克强总理曾经感叹:“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需要一场触动灵魂的转变
第一,借助外力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一个人永远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上天。政府要由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角色向平等合作主体角色转变,积极且谦逊地和社会资本合作,和专业机构合作,加快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通过体制改革实现组织行为的转变。“清流”多误国,改革需要“能吏”和“循吏”。“不换思想就换人”的组织路线虽然过于残酷,但改革没有时间让个别人的身体无限期地等待他的灵魂。第三,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实现灵魂的转变。政府要放下官架子,彻底放下特殊利益,敢于动“自己的奶酪”,甘心做一个合格的合作伙伴,真诚地为企业服务,虔诚地为人民服务。灵魂的转变需要放下一切的苦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