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钢材价格阴跌不止,不但全无传统旺季消费的特征,而且迫使钢企陷入全面亏损的惨境。为了生存,钢企除了采取减产措施外,更愿意向原料端寻求利润空间,他们向焦炭企业施压以获取更低的生产成本。
工业企业利润骤降,煤焦比钢厂更惨
国内实体需求持续疲弱,令成品价格一降再降,8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大幅萎缩,上游原料企业备感寒意。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额4481.1亿元,同比下降8.8%,降幅比7月扩大5.9个百分点;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额同比下降1.9%,降幅比1—7月扩大0.9个百分点。细分行业后发现,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1.6%,原料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降幅更大,达到64.9%。
在弱需阴霾之下,煤焦钢产业链各方都陷入产品价格下降、利润萎缩的窘境。其中,煤焦企业利润萎缩程度比钢企惨烈得多。究其背后原因,煤焦行业不但要承受大环境的冲击,而且身处产业链议价能力较弱的位置,受到了下游钢企的利益挤压。
钢企扩产不代表焦价受益
一直以来,市场有个误区,那就是:钢价持续走低,必然会刺激钢企采取减产措施。要知道,在国内,价格因素远不及政策因素带来的减产效果大。
作为资金密集和劳动密集的行业,钢企更多肩负的是社会责任。任何一位钢企管理人在面对保利润和保社会责任的问题上,往往会倾向于后者,因为减产引发的责任减分远比利润下滑严重得多。也就是说,在限产保价求利润和保量不保价求稳定上,后者更是钢企追求的目标。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国内钢价持续回落的今天,广东湛江项目依然能顺利投产,四川川威还在持续复产之中。
不但增量产能在持续投放,而且存量产能也在提高利用率。上海钢联调查163家钢企的高炉生产情况后发现,总体产能利用率从8月28日的85%回升到9月25日的87.24%。同期,唐山地区的高炉利用率也从83.02%快速回升至91.81%。有投资者会质疑,钢企扩产,焦炭需求不是更大了嘛,焦炭价格为什么还会继续下跌?其实,钢企的战略核心是,在保社会责任的提前下,尽可能挽救利润。在成品端无法抗争的弱需环境下,压缩原料价格才是其利润增长的关键点。换言之,只要原料跌幅快于成品,钢企就能扭亏为盈。正是基于上述逻辑,焦炭在本轮黑色产品价格回落行情中,承受着双重压力。自然,它要比钢价率先刷新历史低点。
焦炭面临新一轮跌势
后期焦炭价格能否企稳要看钢企利润如何。如果钢企盈利空间狭小,甚至亏损,那么预示着未来焦炭将开启新一轮跌势。据了解,目前,上海钢联调查全国163家钢企中只有12.27%有盈利,河北地区72家钢企也只有6.85%有盈利,而多数钢企吨钢亏损200—400元,少数企业吨钢亏损500—1000元。
对于钢企而言,当前一切工作的重心已转向稳增长,减产万不可行。为减少亏损,唯有向原料焦炭端寻求“帮助”。近期,山西部分地区焦炭价格已经跌破600元/吨,焦化企业利润受到压缩,部分焦化企业亏损较为严重,预计这种趋势还会延续下去。未来焦炭市场会有新的低点出现,短期言底实难可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