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市场混战谁反攻了谁?

从某种程度来说,本届车展的主力火拼点依旧在主流车市场。毕竟,相较于高高在上甚至是金字塔尖的豪车,主流车型终归才是更贴近普通消费者的细分车型。况且,在近来车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主流车市场的一众玩家本就在忙着自救,忙着从别人口中争食。

从某种程度来说,本届车展的主力火拼点依旧在主流车市场。毕竟,相较于高高在上甚至是金字塔尖的豪车,主流车型终归才是更贴近普通消费者的细分车型。况且,在近来车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主流车市场的一众玩家本就在忙着自救,忙着从别人口中争食。

行业低迷

对于汽车经营者们来说,眼下任何一个宣传机会,也许都应该好好把握。

“我觉得现在没什么”金九银十“一说了,行情不好的时候,年节与平日之间或者淡旺季之间差别不是这么明显。”某品牌汽车经销商对新金融观察记者坦言,无论从人流和成交量哪个角度看,其都能感受到市场疲软,“希望车展能有所提振。”

也许,这不是一家经销商或者一家厂商所想。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8月,我国汽车产销量比上月有所增长,但同期继续呈现下降。具体来看,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97万辆和166.45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3.4%和10.7%;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8.4%和3%。1-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18.24万辆和1501.72万辆,产销量均略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另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8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52,环比下降8%,同比下降3%,压力虽有所缓解,但经销商库存水平仍处于警戒线水平以上。

“从2002年第一次井喷算起,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成长期经过了十年左右的时间,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市场已经进入一个高位运行阶段。所谓的高位运行,就是总量比较高、销量会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未来一定时期内,整体市场会进入到一个相对比较平坦的发展阶段。而这个阶段里,可能会出现一些板块的轮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

因而,不难想象,有限的增长空间里,各企业自然会拿出无限的努力。

自主品牌“逆袭”

当然,今年的汽车市场不全是悲观。至少,自主品牌的表现,尚属不错。

8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5.90万辆,同比增长2.5%;市场份额达39.4%,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1-8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23.72万辆,同比增长12.2%;市场份额达41%,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

其中,尤以SUV车型贡献最大。8月,中国品牌SUV共销售23.24万辆,同比增长61.4%,占车型销售总量的51.3%,市场份额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在8月SUV销量前10的车型中,自主品牌占据了7席。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的整体满意度也有所提升。据J.D. Power亚太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2015年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报告显示,在总体销售满意度方面,主流车市场2015年平均得分为682分,与2014年相比上升11分。其中,对主流车市场整体满意度上升贡献最大的便是自主品牌,与2014年相比提升了31分。

具体到企业表现,在主流细分市场,满意度指数得分前十名的榜单首次出现了两个自主品牌的身影,得分不但高于主流车市场平均值,甚至大幅领先于大众、MINI等品牌。

“自主品牌在改进销售服务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尤为注重长期客户关系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回报,销售和品牌忠诚度都有长足的进步。”J.D. 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梅松林博士曾如此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

事实上,也正是自主品牌今年的春风得意,让自主品牌逆袭一说不胫而走。但残酷的现实是,跨国车企没打算将市场份额拱手相让。

合资反攻

正当自主品牌不断逆袭甚至沾沾自喜之时,跨国车企们的反攻已经有计划的连番展开。

如今,合资品牌的身段已然开始放低。从推出保险、购置税、汽车金融优惠方案到降低官方指导价,从转向三四线、乡镇市场到布局廉价车型,不难发现,主流合资企业已从方方面面入侵到自主品牌的腹地。

尤其对于自主品牌的性价比特质,跨国巨头们正在试图合力瓦解这个优势。截至目前,已有大众、通用、雷诺日产以及标致雪铁龙明确表示将在华推出廉价车。初步估计,四大车企或将在华推出15款廉价车,车辆售价均有望下探至5万-8万元区间,包含两厢轿车、三厢轿车、SUV及MPV多个车型。届时,一场短兵相接的厮杀在所难免。

“除了彼此之间的份额争夺,其实还有很多共同的难题和挑战,如政策上的限购、道路上的饱和、停车上的瓶颈,这样的挑战是所有乘用车企业都要去面对的。”某合资品牌内部人士私下向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未来的形势也许会更加复杂,彼此之间的争夺自然也会更加白热化。

尽管如此,外界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长远发展依旧持乐观态度。“长远看来,汽车市场仍有发展潜力,只要汽车公司尽快调整战略。”道琼斯援引普华永道分析师观点表示,展望未来,汽车制造商需要专注于内地城市以支撑长期增长,若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并充分利用产品组合,他们就能够经受住此轮风暴的考验。

这样的道理,对合资品牌如此,对自主品牌亦然。

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