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企争抢“丝路红利” 资金之渴待破题

江苏省政府近期出台《关于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工作的意见》。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资金之渴、投资风险等是困扰企业“走出去”的症结所在,分享丝路红利亟待金融助力,并要通过“有形之手”帮助企业化解“走出去”风险。

江苏省政府近期出台《关于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工作的意见》。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资金之渴、投资风险等是困扰企业“走出去”的症结所在,分享丝路红利亟待金融助力,并要通过“有形之手”帮助企业化解“走出去”风险。

“走出去”渴望国内金融后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江苏企业“走出去”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截至2014年底,江苏共有投资企业1049个,中方协议出资48.4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同期总量的26%和18%。这些项目七成以上投资超千万美元,涉及矿产及农业资源开发合作、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境外园区建设、设备制造、批发、纺织及服装鞋帽制造等领域。

然而,企业“走出去”赴境外投资,往往具有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在当地银行取得信贷难度大等特点。记者走访多家企业了解到,取得国内银行支持,在“走出去”企业看来尤显迫切。

双马化工是江苏省较早赴境外投资的企业之一,2006年即在印尼购买土地、设立工厂,利用当地橡胶资源延长国内产业链。双马化工总经理助理马新池说,原本想购买土地自主开发,但受制于前期资金投入大,公司自有资金有限,只能利用土地上的木材等资源滚动开发。“经测算,项目需投入10亿美元左右,目前实际投入不到1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资金缺口只能靠招商来的企业解决一部分,其余向银行贷款。”马新池说,印尼融资年化利息约为11%,远高于国内,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在印尼的BCA银行贷了不少款,目前还在与印尼中行紧密接触。“项目要推进,没钱是一纸空谈。”

与双马化工一样,江苏省光伏行业成功“走出去”的中盛光电亦热盼国内银行援手。“公司90%业务在海外,其中一半左右在‘一带一路’沿线。上半年业务增长30%,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中盛公司CEO佘海峰介绍,中盛光电的融资一半左右通过境外银行来解决。国内银行普遍有较强实力,只是模式和体制上缺少突破。

多位被访人士告诉记者,眼下我国金融机构对海外项目融资尚显稚拙,业务结构类型、方式等与国内不同,需要进行银行审批制度、内部文化体系等创新,与企业共同培育对项目和业务创新的信心,这也正是当下障碍所在。此外,国内银行融资更多考量企业资产、担保能力,而海外事业纯粹看项目本身,这种反差亦提醒国内金融机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尽快与国际接轨。

中外银行看好丝路融资机遇

江苏省近期举行“一带一路”银企对接会,吸引了省内金融界各路方面军的关注,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有政策性银行和保险公司;有本土银行,也有外资银行。多家银行普遍酝酿纷纷新计划、新方案,策应国家战略、支持企业投身“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银行推出服务“一带一路”及“走出去”的一揽子金融产品和方案。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公司金融部高级经理王钦成说,这种服务涵盖企业跨境收购、全球运营及境外发债和上市全流程,具体包括全球现金管理、供应链融资、人民币国际化产品等。

浦发银行南京分行贸易与现金管理部总经理张衍说,顺应企业需求提供更多元的金融服务方案是银行职责。近期,浦发银行发布了“一带一路”跨境金融服务方案1.0版本,针对“走出去”企业可能遇到的需求提供了“5+5”配套方案。比如贸易融资,针对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原料进口的增加,浦发银行提供新的避险方式,并在不同利率、汇率市场环境中更灵活运用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压减成本,增加收益。

与中资银行比,国外网络是外资银行的特色和优势。花旗银行中大型公司业务主管周鸣说,花旗希望利用全球网络及其先进的现金管理平台经验,帮助企业在“走出去”中规避风险。

以“有形之手”化解“走出去”风险

记者采访发现,除资金制约外,我国企业“走出去”还面临多重风险,诸如乌克兰战争、俄罗斯卢布汇率波动等。这一系列突发事件表明,我国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道路并不平坦。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营业部副总经理王新顺说,“一带一路”战略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与机遇相随而至的是挑战和风险,应高度重视投资风险,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可能发生的政治风险。作为政策性保险机构,中信保要重点保障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安全,让企业走得出、走得稳。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将企业‘走出去’推向了历史最好时期。”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陈晓梅说,该厅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商务创新引领工程,引导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力争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年均增长10%和5%以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占全省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据了解,目前,江苏省级以上安排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扶持资金规模超过2个亿。下一步将加强规划引导、加强政银合作,特别是密切与各类境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打造更多银企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促进企业集聚发展,力争未来5年内,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形成2-4个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将该省企业“走出去”推向新的层次和阶段。

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