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打破银行业存款垄断现象 开放大额存款市场

吴晓灵认为,目前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已经被社会所认可,而且在未来的证券法中,也会给出具体的描述,但对于建立多层次的信贷市场,却至今未能形成社会共识。

“国内存款市场的高度垄断抑制了社会多样性的信贷服务,应该让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业务各有侧重的存款类金融公司。”9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灵在“2015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呼吁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开放大额存款。

吴晓灵认为,目前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已经被社会所认可,而且在未来的证券法中,也会给出具体的描述,但对于建立多层次的信贷市场,却至今未能形成社会共识。

一般来说,多层次的信贷市场具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不吸收公众存款的信贷市场,目前国务院法制办已经在非存款类贷款组织条例,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第二个层次是小额贷款公司,从2005年至今经过10年的实践也终于被社会所接受;但第三个层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中间市场,即大额存款市场,始终没有被社会所认可。

“开放大额存款市场,有利于增加社会信贷供给,而且现在也具备了支持这种创新的条件”吴晓灵认为,目前国内的存款市场是高度垄断的,因为存款在我国是银行业的专属业务,对存款人利益的保护是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

然而,除了商业银行外,仍有一些具备银行业特征、能够吸收存款的公司如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在吴晓灵看来都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但均因为资金来源限制而难以大量开展业务。近五年中,这四类机构的资产平均每年增长24.4%,高于全部金融机构15.6%的速度,但是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份额只提高了0.61个百分点。“它看起来涨得很快,以24.4%的速度在增长,但是它的市场份额非常小,因为他们存款来源的范围很有限,比如金融租赁公司能吸收非银行股东三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承租人保证金。”

对于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这四类具备银行业特征金融机构,增长速度可观但市场份额较小的原因,吴晓灵认为是“在资金运用的权力上不同”而导致的。

对于银行来说,存款资金运用的自主权在吸纳存款的机构上,它的资产和它的负债每一笔不必一一对应,只需总额对应;银行发行的金融债或者大额存单也是整体对应即可。“这与其他的金融机构或市场主体发行的债务性工具、债券有鲜明区别,后者必须说明资金投向,有资金使用范围的限制,不能到处配置。”吴晓灵说道。

如果能够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放开大额存款市场,可以有效地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让其中一部分转型为存款类金融公司。吴晓灵强调:“我们的融资租赁公司号称有3万亿的融资量,包括商务部和银监会管的,但是90%以上做的都是信贷业务,不是真正的融资租赁业务,真正的融资租赁业务在中国开展的非常差,我们为什么不开放大额存款市场,让这些想做信贷业务的人去光明正大的做信贷业务,不要违规呢?”

在她看来,很多这类机构按照惯性变相吸收存款,不出问题还可以,出了问题就是非法集资,如果对这些有能力也有愿望进入信贷市场的机构放开50万元以上的大额信贷市场,就可以将他们规范到监管的旗下。

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开放大额存款市场的三个条件。首先,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建立。现在50万元以下的存款已经获得了保证,吴晓灵建议开放50万元以上的大额存款市场,保护小额的存款,让不满足低的存款收入的人有利息更高的地方可去,同时自担风险。其次,目前我国一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上限已经放开。“只要吸收大额存款,就可以把利率放高,现在的P2P是6%—7%,给他们合法的路。”最后,很多中国老百姓大多有投资保本保息产品的偏好,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更适合大额存款市场,而希望有更高收益的投资者就可以到理财产品市场。

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