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那些事

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执行、从各地落实到股市反应、从学习他国经验到职工持股,霓虹闪烁,帷幕拉开,站在聚光灯下的国企改革,如何收获掌声,一切刚刚开始。

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企改革再一次出现在了国家经济舞台的中央。国企改革一直在路上,现在到了新阶段。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执行、从各地落实到股市反应、从学习他国经验到职工持股,霓虹闪烁,帷幕拉开,站在聚光灯下的国企改革,如何收获掌声,一切刚刚开始。

国企知多少

无论对国企抱有怎样的态度,无可否认的是,其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离不开国企的身影。

目前,国资委所属的中央企业共有110家,其中既有体量庞大的三桶油;与生活紧密的三大电信商、三大航空公司、四大国有银行;还有一些则是因为行业特殊而少为人知,比如中国林业集团、中国节能环保、珠海振戎等这样的专业化公司。

从数据上看,2014年,这些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5.1万亿元,同比增长3.8%;累计上缴税费总额2.1万亿元,同比增长4.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4.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6269.2亿元,同比增长6.9%。

而这还没有包括数量巨大的地方国企。据财政部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央企业总资产为48.6万亿元,地方国有企业总资产55.5万亿元,地方国企总规模超过央企。

伴随着国企庞大规模的则是持续不断的质疑之声,主要集中在“国进民退”、“管理落后”、“国有资产流失”以及“贪污腐败”。种种问题的存在,这一点国资委主任张毅明确表示,国有企业要先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条做不好,国有企业其他改革难以取得预期成效,这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和工作要求。

绝对完美的、理想化的改革是不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界定到解决都不容易,改革的过程中只能做到相对可控。

“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了很多积极信号,总的来说,就是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其中的国有企业改革,把混合所有制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很有新意也是广受关注的一大亮点。”经济学家赵晓认为,十年之前的2004年,其曾发表《走向混合所有制经济时代》一文,较早提出混合所有制的观点,这与其长期供职于国资委研究中心不无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国企改革新方向之后,不仅先后有多家央企宣布启动混合所有制试点,多个地方国资委亦纷纷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路线图,混合所有制成为国企改革的新思路。而22号文的发布,更加细化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路。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是,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

事实上,国企改革可以看成两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改革破局期,在这一时期内,市场化改革方向初步确立。通过抓大放小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国有企业脱困的目标得以实现。但政策漏洞和灰色地带却导致普遍性的国有资产流失。第二个十年是改革攻坚期,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在大刀阔斧的重组兼并和战略调整之下,国有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国有资本的结构布局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产权改革基本停滞,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哪些领域需要国企?

事实上,仅从国资委管理的央企角度看,经营范围几乎涉及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国企的手是否伸得太长,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解读。

现在,最权威的答案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表示,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

国企应该在有所为的同时也要有所不为,哪些领域应该由国企经营既要看效率,也应该看成本,自然垄断型行业比如电信、电网、自来水行业应该由国企经营,因为这些行业一旦私有化,私人企业便会利用自然垄断优势提高价格,获取大量的垄断利润,因此国企经营比较合适,国企经营条件下,国家可以名正言顺地定价,可以照顾大众利益,而一旦私有化,国家将很难进行价格干预,而如果国家对私人企业进行了价格干预,私人企业就会趁机向政府勒索高额补贴,这在欧洲的国企改革中非常普遍,因此目前欧洲正在将原先私有化的国企进行赎买。

而在寡头垄断行业而且历史上形成国企主导的行业,应该由国企经营,因为很多行业比如石油行业就是典型的寡头垄断,既然已经形成了国企格局,如果强行私有化也没有必要,也没有私人企业能够接盘。

第三则是,高交易成本行业。比如铁路行业也应该实行国家经营,铁路在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建设成本也需要交易成本,比如征地成本就是交易成本,国家经营也是可以提高效率的。中国铁路建设得这么快就是因为铁路公司是国家企业可以很快地解决征地问题。

在以上之外的行业,国企也并非一定要退出,可以国企和民企同时发展,充分竞争,比如在零售超市行业就存在大量的国企,这些国企的竞争力并不比民企差。而且这些企业还可以为国家上缴大量的利润,在竞争领域发展国企,这样可以减轻国家的税收以及财政负担。

“国企在某些领域的存在非常必要,即使在西方国家都是存在国企的,国企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谈不上总体上的削弱加强,而是应该分类看待,这次改革意见稿就很科学,是按分类管理的思路出台的,这是比较科学的管理方式。”高连奎表示。

上海家化前董事长葛文耀认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既能搞活国有资产,又能加强国资的控制力,我从事国企管理20多年,并参与了上海家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的风风雨雨,尤其是上海家化混改之后的是是非非,使我认识到,改革国资管理方式才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而一些垄断性的国企,其实没必要进行混改,一些国计民生的行业,混改以后国企还可以做大股东,但是应通过“一致条款”限制国资大股东的权力,否则混改会流于形式。

改革经验与教训

从历史角度看,改革开放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就是国企改革的历史,1980年末政企分离、2003年国资委的成立,国企改革一直在路上,而最近几年,国企高管收入高低的争议一直广受关注。

国企现在面临的还是发展问题,如果国企领导没有发展积极性,那么整个宏观经济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这几年和国企降薪的负面影响已经在慢慢显现。一方面,很多国企都是世界500强,参与全球经济竞争,薪资收入应该与同等级别企业看齐才能吸引到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依靠国家背景,享受行政级别的国企高管收入背离其贡献,难题怎么解?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介绍,根据22号文,对组织任命的企业负责人,分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三部分组成,而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确定其薪酬也要考虑所在企业的不同功能性质、不同经营规模的区别以及本人承担的经营责任等方面的差异性,加强经营业绩考核。同时,实行契约化任期制管理,完善严格退出机制,对未完成约定目标任务、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

此外,既往的国企改革,国资流失的教训是沉痛的,防止国企改革重蹈覆辙变成少数人谋利的机会,要从制度入手,完善细则,并确保改革的过程公开透明。经济学者余丰慧认为,这要求政府要在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与加快市场化转轨之间寻求平衡。国有资产流失固然存在公平性问题,需要加强防范,但国有资产改革的滞后性同样会导致市场的不公平。

绝对完美的、理想化的改革是不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界定到解决都不容易,改革的过程中只能做到相对可控。

不仅中国在改革,西方也在改革,西方国家,比如英国、法国在二战之后也存在大量的国企,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了大量的私有化,但实践证明欧洲国家的国企私有化并不成功,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比如英国的所有汽车企业在私有化之后都被其他国家收购,导致英国汽车产业的衰落,德国高铁私有化之后,事故增加,也是失败的,另外很多公共行业私有化之后出现了价格上升的情况。

历史的意义在于借鉴,有了多年的经验和教训的积淀,新一轮国企改革步伐理应更加稳健。

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