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2015年中国国际能源峰会上,工信部装备司透露,工信部正会同20多个部门抓紧制定“中国制造”国家战略分解细化方案,即《中国制造2025》1+X落地,其中十大重点领域包含电力工程装备、海洋工程装备、3D打印等。
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趋势下的信息化与工业化将进一步深度融合,其中3D打印、智能机器和海工装备三个方向有望成为未来资本市场布局的主线。
3D打印从概念走向应用
十八届五中全会即将在10月份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是其中一大热点。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当下,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程度加深,如何将信息化、数控化等前沿技术加入制造业已成为热点话题,而随着《中国制造2025》1+X的推出,作为一项传统制造技术的颠覆性创新,3D打印技术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瞩目并寄以厚望与努力前行。
在过去十年里,3D打印主要应用于原型制造,而现在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3D打印技术在艺术设计、航空航天、地理信息、军工、医疗和消费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都大有应用,真正快速的原型制造、小批量生产、大规模定制等都正变为现实,预计未来一旦达到爆发点,将出现井喷式发展。
全球3D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申银万国研报称,未来3D打印在制造业中占比将达到2%,全球产业规模将达到2100亿美元。当前主要地区的大体分布是欧洲约10亿美元,美国约15亿美元,中国所占份额约3亿美元。而据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数据,未来两三年,中国大陆3D打印市场每年将至少以1倍以上的速度成长,规模或将达到百亿元。如今面向工业的3D打印机设备台数按国家进行统计的话,美国占38%,位居第一,其次是日本,占9.7%;第三位德国占9.4%,第四位中国占8.7%。
从国内来看,2014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约30亿元人民币,从事3D打印的企业接近100家,而随着《中国制造2025》细化方案未来的推出,3D打印市场将进一步爆发。
国内并购重组浪潮蓄势待发
近两年并购成了3D打印企业不容忽视的关键词。业内人士称,市场对3D打印机产品和服务的兴趣正在不断增长,需求十分强劲。同时,随着国内3D打印行业的发展,国家扶植企业做大做强,并购重组浪潮已经蓄势待发。
前几年,一项新技术的开发上市在国际市场上每每会引发一场并购浪潮,而近一两年,这种并购浪潮也悄然出现在国内新生3D打印市场。例如: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通过并购关联企业拓展业务范围,进入金属3D打印领域;先临三维通过并购,进军工业3D打印和生物3D打印领域。
今年2月,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印发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到2016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在航空航天等直接制造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2-3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增材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目前全球约有200余家企业从事3D打印工作,而中国3D打印企业高达100余家,未来几年可能还要翻到两三百家,但此时数量已够而规模却不够、实力也不强,未来加快并购壮大实力势在必行。当前并购已成为3D打印等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今天复杂变化的经济形势面前,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加快营销转型、快速占领市场、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
“不过,国内的3D打印公司在这波资本化的浪潮中,能上市的基本都已上市,剩下的估值也已经很高,并购吸引力并不是很大。相比而言,国外的3D打印企业技术更强,估值更低,是更加合适的并购标的。”银禧科技董事长谭颂斌表示。
3D打印投资价值凸显
从2010年至今,3D打印应用体系初步成型,行业开始高速增长,并将持续升温、爆发,业界看好3D打印中长期的商业投资价值。
3D打印的全面启动代表了制造业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时下3D打印产业链包括设备、材料、服务三个环节。目前三个领域收入占比基本三分天下。相关受益产业和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遇。
从产业链角度看,以下四条主线上的上市公司将颇具前景。设备类:华工科技、华中数控、中海达、中航重机、机器人;耗材类:银邦股份、宏昌电子;技术类:光韵达、大族激光、苏大维格;运营类:金运激光。
不过,勿庸讳言,国内3D打印行业虽已进入快车道,但未来必然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一如任何新事物刚出现时一样。
一是设备层面:目前各种主流技术路线在加工精度、加工尺寸、加工速度及材料选择方面难以兼顾,限制了实际生产应用范围;二是材料层面:目前材料品种仍然较少,且真正能满足3D打印的材料价格昂贵(用于3D打印耗材价格一般是同质普通材料的数倍,全球等离子雾化金属粉末行业领导者AP&C钛粉价格高达0.5-1万元/kg);三是软件层面:目前专业3D打印软件较少,多数是基于CAD软件制作得到的精度不高的STL文件,需专业人员开发使用,限制大众的参与度;四是标准层面:目前全球相关标准基本处于缺失状态,限制下游客户的使用。
总之,新生事物常见的问题,3D打印行业多未能幸免,业界需要更多耐性及应对办法,国内3D打印行业才能真正展现大好宏图。
[责任编辑:]